这几日有些安静,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恍然,原来是没有听到老邻居的声响了。一问才知道又是去住院了,但大人都说她身体没啥毛病,可每年都要去医院住几次。
她儿媳说他们有钱没地方花,要往医院使,医院多好啊,有人照顾,不要自己做饭,也不用洗碗。我苦笑了下,她说,“可不是嘛,有一次上市里医院,医生让她出院,都说没问题,人家偏还要继续住,出院了还在附近宾馆住了几天,确保没什么事才回来”
印象里这位老奶奶确实没有做过什么粗活累活,每天都是在家门口呆着,到点了就烧火做饭,倒是菜地里很多事都是老爷爷去做的。可能是年纪大了,七八十了,怕吧,所以才会上医院求保证。不过这种心态也不好,要是得了我这毛病,不得先吓si。
说到这对老邻居,他们还挺有意思的。老爷爷耳朵不灵光了,二老说话都要很大声音,所以,我每天也就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老爷爷有话要和老伴说,经常会以——我的儿啊儿——开头,比如,“我的儿啊儿,你叫我有什么事”,“我的儿啊儿,有热水吗,我要洗脸了”,“我的儿啊儿,你说什么,我没听到,我是聋子”……
有一次,老奶奶拍打了一下老爷爷,老爷爷说,“你竟然敢打我,我去告诉我儿子,告诉他你打我,看你怎么办。哈,本事大了,还敢打我”。听着特逗,跟小孩似的,但是他老伴明显没有当回事,自顾自说话。
老爷爷今年80了,除了听力不好外,身子骨还很健朗。很爱笑,我最羡慕的是他的一口好牙,亮白无瑕。他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喊,大云,露出那口大白牙,然后开聊。
这个习惯从我跟他成为邻居就开始了,距今有十多年。现在耳朵不好使,他就比划着手,问我吃饭了没有,我也比划着问他,他有时点点头,有时摆摆手。
他年轻时是做会计的,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村里的公告或者红白喜事对联都是他写的。有一次他看到我在练毛笔字,走近看,说写得不错。我知道其实很差的,就想看看他写的字,他说现在年纪大了,手上没有力了。
我回答不要紧,写写嘛,于是他笑呵呵地接过毛笔,按平纸张,写下了腾飞两字,还有一首诗,真的很好,怎么好,我说不上来,我不懂解构不会表达。前几日我又在别的地方看到了他写的对联,真心不错,八十岁了。
老两口一日三餐都要生火,不用煤气,不用电饭煲,原生态慢生活。他们家炊烟是薄薄的浅蓝色的,慢悠悠地向上,风一来,时有时无,飘渺得很。光是看着这炊烟,都会使人迷离,远离了竞争、压力和闹市。
我现在的生活也算是远离竞争了,不用争分夺秒,没有To-Do List,可以任性地什么都不做,呆呆地看着天空,听着鸟叫;或是数着树上有几只鸟,地上有几只蚂蚁。
什么时间如白驹过隙,什么韶华从指间溜走,都与我无关。正经了,就去扫扫地,翻翻书,练练字。没有精力了,就上床躺着。二十几岁过起了老年人的生活。闲适。
不过,我更想得到心理上的,心理上的闲适,其实,很难拥有的。我们的心总是被诸多事情牵连着,又浮又躁,然后产生了不一样的心情。可只要内心宁静豁达了,身在哪,都没有关系,闹市还是山林。
很欣赏老爷爷那份孩童心态,乐呵着,生活里没有难处。是不是,人越老,越像小孩呢,又天真无邪了。可明显不是,我见过很多老年人还是那么多心事,那么操持。
很早以前就看过一句话,说是要快乐就要经常跟几岁小孩或者老年人打交道,还是有些道理的。老年人要是豁达了,就跟老爷爷那样,你跟他聊天也是很有趣的。小孩子单纯天真,双眸那么明亮,随时都能笑出来,就是哭,没一会又活蹦乱跳了。
在他们的世界里,烦恼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我这一年来,每天都和邻居小屁孩一起,她需要我,我也需要她,一起乐,一起笑。她不到四岁,我比她大了二十多岁。
经常是,她见到我,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边笑一边喊着,“姑姑,姑姑”,直到我说,“嗯,听到了”,然后扑到我身上,给我一个大大的微笑。我被融化了,我也笑了。
这里可以说说我们的日常。
“你去不去玩啊?”
“去。” 然后牵着我手指,笑嘻嘻地走着。
或者是,“出不出去啊,我带你去买吃?”
“买吃呀?”
“嗯,你去不去?”
“去”,有零食,她更愿意了。
“你想要什么吃的?”
“买糖吃。” 其实我只不过是要出去走走,那就让她陪我喽。
“姑姑,你来追我啊”,她笑着说。
“我来了来了,快追到你了。”
“我又跑啦,姑姑,你来呀”,笑得那么开心。
“梓萱,你看,这花漂不漂亮啊?”
“漂亮。”
“你知道是什么花吗?”
“什么花呀?”
“油菜花。”
“油菜花呀。”
村里人总会看到我们在大路上走着,在小路上走着,大手牵小手,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小孩子,倒是愿意跟你玩哈。”
她非常调皮,好奇好动是天性,只是我精力不够,为了不让她太闹腾,便把她训练成了我的助理。
“帮我把椅子搬过来。”
“把这些扔到垃圾桶去。”
“梓萱,把地上的垃圾扫了。”
……
她搬不动大凳子,我说用力,然后看她咬着牙,变换多种角度姿势终于抬动凳子时,就觉得很搞笑;或是拿着扫把,在地上有模有样时,觉得她太可爱了。她会把盆放在地上,蹲着身子,把头放到盆里,她说她在洗头。她会抓着鸭子,摸摸它,看看有没有蛋。她说要给我扎头发,可总是扎不上。
有时,看到她在吃零食,我说,你吃什么,给我吃么,她就会伸长手给我。她奶奶买了葡萄,她说,我去跟姑姑吃;买了面包,她跟奶奶说要拿一个给姑姑,到我家喊了很多遍没人,就放在凳子上回家了。真是太乖巧了,往往很小的孩子才会更加愿意与人分享。
我看书时,她会凑过来,说,姑姑,你看书呀?
“是啊。”
“我也要看书”,然后拿本书给她,她翻来翻去,说些我听不懂的话。
“姑姑,你写字啊,我也要写字” 就得给她准备好纸笔。
“梓萱,我教你背诗,我说一句,你说一句。”
“床前明月光 ,,” 跟着她稚嫩的声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是地上霜”……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离离原上草”……
小孩子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多教几次她就四句都能背出来了。
一个下午,阳光的温度刚刚好,我坐在庭院里,教她读,
“道可道”
“道可道”
“非常道”
“非常道”
……
后来,她有点想睡了,便把她抱在了怀里,她都快要眯眼了,还又突然说,道可道非常道,于是我就背着这一章当成摇篮曲,看着她睡着的模样,看着这天空,那一刻,真心以为这便是岁月静好。
“姑姑要泡脚啦,你要不要一起啊?”
她动作比我还快,拿好毛巾,搬好凳子,脱了鞋已经在等我了。大脚丫小脚丫在盆里玩水,她的皮肤真嫩啊,滑滑的。小小的就是可爱。
有次我快一个月才回来,她见到我,非常高兴,当然,我也很高兴。
“梓萱过来”,我坐下。
她跑着过来了,“姑姑”。
“你有没有想我呀?”
“想”,她却没有嬉皮笑脸的意思。
“你再说一遍,姑姑没听到。”
“想”
说真的,这小妞,真感动我了。
“姑姑也想你啦,那我不在,你跟谁玩呀?”
“跟奶奶玩”
“那你抱我”,她张开双臂,环住我身子。只是太小了,只能把手搭在我肩膀上。
“抱紧点” 她又狠狠用力地抱了抱。
小孩子虽然身小,可是却用尽了力,给人温暖,真的很让我欣慰。可能她不明白什么是想,但却知道分开时的不舍得。
“走,我带吃的回来了,跟我去拿。吃完了要去洗手哈,再用毛巾擦干。”
……
在她面前,不用想我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不用动脑筋思考复杂的问题,就是看着她傻傻地笑,都会受感染,不自觉自己嘴角也咧开了。
要是我们长大的人都能有几分小孩子的天真快乐,那生活是不是会简单而纯粹些呢。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在某件事上倾注了消极情绪,那件事就成了烦心事,不要那么清醒,也不要那么计较,是不是烦恼就会少一点呢。
童趣,愿君多采撷。愿我们都能有老顽童和小孩子那般纯真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