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翻了翻海峰老师送的《DISCCOVER自我探索》这本书,从“自我探索”四个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探求自己的课程,但如果只是拿起书来随便看看里面的故事恐怕是很容易就认为DISC就是用来解析他人的工具。那简直就是有点“舍本求末”的感觉了。
这两天一直在完成课后作业,每天都是关于DISC的各种内容输出,但直到第四天,才布置了思考自己DISC特质的作业。我倒是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个关于”自我探索”的课程没有在第一天就去做这个布置,不应该是先给自己做分析,才去着手更深层次的应用吗?这个设计看来是有点小心思,有时间必定要去了解一下。
言归正传,前两天已将家人同事都分析个遍了,到了自己还不是手到擒来吗。我有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基础课一听完,我就坚定自己一定是CS特质,等到系统测试一出来,果不其然还三表一致。如果不是听过海峰老师的课,此时的我必然是感叹一句,我真是个表里如一的人啊!
当时淼哥看到我的表,第一反应就告诉我你一定过着很舒服的生活。我是不是真的那么舒服、快乐?似乎也不尽然。上课前每个学员都给自己三个标签,我的其中之一就是天生的悲观者,结果书中也提到了C质的悲观是习惯性的。难怪我是一个做事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先看到了问题而不是想到办法;工作的时候虽然条例清晰,但免不了有些循规蹈矩、不爱创新。在外表上也总是给人第一高冷的印象,不爱和不相熟的人过多交流。生活中对待老公和孩子又是过于的严苛,不善宽容。所以我并没有那么快乐。高标准严要求的特质下,当自己做不到时,总会轻易就放弃,而别人做不到时,总是轻易就发火。
而且就像海峰老师说的那样,我又总是善于给自己找借口,我就是这样的天性难改。就像笑月说的,如果改了那还会是我吗?所以总是会给自己的无理、暴躁、拖延、不求上进的行为找出各种借口:”我太累”、”这不是我喜欢的”、”你们都不懂我”。而却从没从自己的角度好好的审视问题所在。
而两年内不变的主妇生活,让我也是进入了相对的“舒适圈”,在这期间,我没有什么太多的学习与成长,但又总是担心落后和被淘汰,这种不安全感又加剧了我的焦虑感。我只盯着眼前的困难,确没有费点心思想点办法。让自己一直在这个不舒服的舒适圈里打转转。
我期待着能跳出这个圈子,但没想到这个机会就这么不经意的出现了,我终于知道我并不是就是这个样子,我并不是不能改变。理解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改变一点点;期待早日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