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以下是月初写的,已打脸)
除了生存本身,没有什么是重要的。——这是今天的新领悟。
因为有了这个身体,要维持它的存续,所以要考虑「明天」,所以要谋生,要为明天赚取一定的东西,有房子可以持续遮蔽身体,有食物可以持续供给燃料。
因为食物并不是就在那儿,饿了伸手取、张嘴吃就行。要吃饭你得花钱买,或者自己做,要有钱就得先挣钱;要做饭也得先有工具、原料。这些都需要预先准备。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是我每天都会想的事。我不相信各种意义。
一种是理想,为了某某主义奋斗终生,我不信这个。我年轻时信,后来不信了。主义不重要,国家民族之类的集体不重要,只有个人才有意义。
还有一种是普通人的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活着就是要让家人过得更好」,「看着孩子叫我爸爸,再苦再累也值了」,这也无法打动我。
为什么一看别人生孩子都要恭喜?不明白有什么可喜的。一个新生命,就是一堆麻烦。人来到这世上是来受苦的。你看着小孩子可爱,怎么不想想,他十之八九会成为一个跟你一样恶心的成年人呢?他不是永远小可爱,他会长成一个充满创伤、浑身毛病的成年人。
一个孩子将来是不是漂亮、是不是富贵、养不养得大会不会夭折,这都是没准儿的。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鲁迅说的: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除了生存本身,没有什么重要的事。
吃,睡,必要的清洁。
看看这种新思想会不会减少嗔心。
既然除了吃喝其他都不重要,那为各种事情生气也是一种冗余,是「情绪噪音」。生气当然免不了,看看今后是不是视生气如浮云,气就气罢,挥一挥又走了。
以上也就是掉坑期间的状态……大家不要信。
那几天老公出去团建旅游了,我一个人在家,放飞了思想,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结果老公一回来,俩人一交流,他说我是掉坑里了,陷进思想里,而没有觉知,没有正确的态度。
事实上这些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我整天躺在床上,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做的,饭也懒得吃。心大多处在嗔的状态。
你在思想,这件事情是真的;但思想的内容则不一定是真的。所以我们思想的时候知道「在想」就可以了,而不要陷到思想的内容里去。
一
为了让自己从思想中拔出来,我决定增加身体活动,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接送老公上下班。就是早上两人一起走路大约20分钟,然后他坐公交,我走回家;晚上他快到家时我出去接他,再一起走回家。这个很好,既锻炼了身体和心智,又可以增进夫妻交流。
修习「动中禅」,就是觉知身体的动作。身体动了,知道;动了,知道。利用这个简单的方法来培养觉性。因为身体动作是比较粗显的,很容易知道;而且它是中性的,既不令人喜爱也不令人讨厌,不至于迷失其中。
我们一直喜欢散步,散步的时候轻松愉快,觉知也容易生起。现在就每天出去走两趟,腿动一下觉知,腿动一下觉知,保持觉知,以轻松的心觉知。
由于前面自己亲自掉了坑,吃过苦头了就知道改变,现在我也珍惜每次做家务的机会,不再视之为没有价值、麻烦的事,而是视为修行的良机、能带来快乐的事情。做家务时也是一样觉知动作,手在移动,知道,知道;腿在动,知道,知道。
这些过程中当然也会有思想生起,思想的生起是自然的事,我们对它的态度是:既不压抑,也不陷入。思想生起了,知道「在想」,不必试图消灭它、因它而焦虑,那是嗔;也不陷进去,接着想啊想,那是迷失了。只要继续觉知动,动,动,思想生起了知道有思想。
心当然也会跑掉,不太可能一直有觉知,心跑掉了,知道心跑掉,觉知就又回来了,继续觉知动作。心跑掉也是自然的,不必自责后悔,只要知道就好了。
我也更愿意做瑜伽了,也是练习动中禅的机会,又有益健康。
这样练习了几天,心果然轻松和安定了许多,烦恼少了;由于动得多,身体也暖和轻快,爬楼梯非常轻快,不似过去那般沉重。
接下的周末刚好见了娜姐,她既是我们的善知识,也是我们的瑜伽老师。娜姐提醒我说:你要知道自己练习动中禅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避开烦恼嘛!是因为当前的烦恼很强大,于是我们先不直接处理它,而是去动。
娜姐这番话,当时我并未有太多感觉。第二天继续做家务啊觉知啊,「咣」的一下意识到,娜姐说得真对啊!只是动动动,并不是就没问题了,它只是暂时减轻了原先的烦恼,但若修习的态度不对,必然还会产生问题。如果动是为了逃避烦恼,以为说:哦~动就会开心了嘛,于是一直动动动,那停下来是不是又不开心了?总不可能永远不停吧。如果动就是关键,那那些运动员、家庭主妇就该是离解脱最近的人了。我做家务的时候也可能迷失在动作本身里,会产生如下想法:「快点把碗洗完!」「我想快点看到桌面空空的。」「我今天要把这个那个搞定,要做完美主妇!」这就是贪心、「想要」的心生起了,这就埋下了苦的种子。
动中禅,目的不在动,而是培养觉性,重点在于「知道」。动中禅不是锻炼身体,最终还是要观心。
二
前天,做简历、写信申请做「泰国禅修之窗」公众号的排版人员(无金钱报酬),随喜自己为法服务的心❤萨度!萨度!(意为「善哉」)
还审阅了一部十万字的稿子,阅读体验并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努力看下去,并写了批评意见。结果后来作者说我提得特别对,哈哈开心。
两点体会:
1. 现在做这些事不会特别关注结果了,因为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申请岗位的时候,研究了对方公号的一个排版错误,长了经验;写信等技能以后也用得到的嘛。花时间看长篇稿子,也是锻炼多种能力嘛。功不唐捐。
再如之前报名参加泰国隆波帕默尊者的禅营,报名者众而名额有限,所以要先做考题筛选。虽然我没被选上,但是回答问题的过程已经让我发现了之前的误区盲点,再听隆波法谈录音的时候更清晰了。已经很有收获了^_^
2. 这天做事过程中有生起贪心。弄工作申请已经颇花精力,发出邮件去后已经是下午五点了,但还想着:快!快去看稿子,我还要完成更多事,哦耶!
因为做这些事时感觉爽,觉得自己棒棒的,于是有贪心,还要!还要!结果就是比较疲劳,看稿到十二点,躺在床上还写意见,第二天一早发出去。
工作狂并不值得赞美。贪是苦,有「想要」,就有苦了。
以前并不太了解贪的过患。嗔的过患很容易看到,大家都知道嗔的时候很不舒服,贪的过患比较难看到。一般人贪的时候看不到苦,一味「想要!想要!」认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会快乐。(当然得到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兴,有时高兴有时不高兴。)但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贪生起的时候,心的紧的、被束缚、不自由的。
真正的快乐是放松、轻快的心,而未必是「high」的状态。只有觉知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三
昨天下午,比较烦恼。又回到跟以前差不多的状态,不想做饭,也不像前几天那样积极出门买菜了,吃的外卖。
也起了一些丫丫叉叉的思想,既想去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厉害的事,又因为受挫觉得做不好,于是懒得弄,而且又开始想「这些事真的值得做咩?到底有什么意义呀?」
如果放任这样想下去,那又要掉进思想的坑了。转念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读点法书吧,给心正确的引导。于是躺在摇椅上看《阿毗达摩实用手册》,不着急,慢慢地看,有些地方念出来,确实又多明白了一些东西。读佛本生故事,也就是佛陀在过去世的故事。为动物,为国王,为出家人,也下过地狱。
看这些书不会助长烦恼,保护了心,不至于陷入更糟糕的状态。
读完书,过一阵子,又烦躁了,于是看《摩登家庭》,幽默喜剧,高兴了。但看完后烦躁就回来了,拿起手机看微信,朋友发信息讲了她的糟心事,我嗔心生起;接着朋友圈看到一条信息感觉不喜欢,嗔心又生起,想跟朋友吐槽。马上觉知到嗔了,我认出了这种熟悉的状态哈哈哈,就是嗔心会反复生起,一个吐槽接着一个吐槽,陷到嗔里打滚,以灰暗的眼光看待一切,还以为自己的观点无比正确呢!今天及时觉知到,就免了后续的苦了。
接着就躺在摇椅上听隆波帕默尊者法谈,因为此刻的心不是很有力量,有些呆呆的(这就是痴),所以选择放松的姿势。
摇了一会儿,想到可以把最近这些情况写一写,写的过程也是让心和法待在一起,是一种保护。回头我再翻译成英文,给何德伦老师汇报一下,请老师指导校准。保持跟老师交流是必要的。
必然不是修了几天动中禅就一举解决所有问题啦,烦恼它很聪明、很高效,它开足马力运转,还会根据你的进步而进化、伪装,给你挖好新坑哦。这是太正常不过了。烦恼做它的工作(Good job!),我们做我们的工作。烦恼像老鼠,超级超级大的硕鼠,觉性则像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咪……小猫力量不够,我们就先去培养它,把猫养大了再来面对烦恼。
我和老公之间有个模式,我叫他做什么事,他答应了,但不一定马上去做。若催促他,他会生气,会说「我等下会做的!为什么要『马上去!』『现在就去!』」他说受不了「马上」这个词,搞得我都对马上有阴影了。
昨晚临睡前,我叫老公去把卧室窗户关了,那窗位置高,我不好关。他嘴上应了,身子靠在沙发上不动,我期期艾艾道:「额……由于我这就要睡觉了……不**关的话,等下会冷……」那个敏感词,可不敢说。
他果然还是爆发了……
我之前心正处于低沉、畏缩的状态,这下更是呜咽起来,瘪着嘴大声干哭。
后来心想:哼,明天早上你催我出门,我也懒洋洋地歪在沙发上,说「我等下会走的啦~我过半小时再走~」看你什么感觉!
睡前有嗔心,心的状态不好,半夜醒来仍是如此,早上起床前仍是如此。知道这种持续嗔心的状况并不舒服,对自己毫无益处,于是也没有对老公使用昨晚想的招数……
尽管有几刻不情愿,不过还是起来了,照常出门走路。因为心知道了这样做的益处。
走的时候生起两个想法:
1. 心的状态也是业力所致,散乱、不舒服也是业报,种过什么因,就结什么果。以正确的态度迎接业报,业的力量就会被越削越薄。——这话也是从《阿毗达摩实用手册》里看来的。
2. 心是把控不了的,嗔心、散乱也是自然生起的,我叫它走它就能走吗?不能。这两天的状况,正说明心不由我主宰嘛,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些状况,想叫它走,只想要「好」,所以苦。
这两个想法让我感觉好一些。不过要知道它们也只是想法而已,跟前面一样,知道有思想生起,对思想的内容则不要太在意。
现在偶尔也能认出散乱(痴)的状态了。每天坐在电脑前,打开写作页面,写几个字又滑到聊天页面,聊几句觉得烦了又回来写,没一会儿又去聊天,手指就这样不停地滑来滑去。这就是心散乱的状态,当然,除了散乱,其中也有很多贪和嗔,不想写了是嗔,对聊天内容感兴趣是贪。
四
总结几点有用策略:
1. 夯实基本功。回来觉知动,以及德师说的时时「检查态度」,就是确认觉知的态度是否正确,有没有抓取或抗拒。就是这些朴实的操作。状态不稳的时候,多回来练基本功。
2. 与善知识交流。包括老师、贤友。及时给老师汇报,老师会「校准」你。
3. 读书。法的书。充实正确的信息,丰富修行的「武器库」。
虽然这些也只是我此刻的想法,到时候不一定能记起来哈哈哈。但是此刻的提醒也是有用的,多记得一次,以后就更有可能记起。这也是在「因」上下功夫。
萨度!萨度!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