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是什么?
Activity是四大组件中唯一一个用来和用户进行交互的组件,可以说Activity就是android的视图层。再细化看来,Activity相当于视图层中的控制层,用来控制和管理View。除去控制层外,其实真正被用来显示和处理事件的实际上还是我们的View,这个在以后应该也会写一篇关于view的文章。
Activity的启动方式?
在讲Activity启动模式之前,我们要知道启动模式是什么?启动模式具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以及android任务栈是什么?
场景一:当我们使用App的时候,呈现出一个Activity,按下返回键(不考虑重写返回键事件),常常就回退到上一个打开的Activity或者退出App;
场景二:几个应用之间,例如我的App要使用拍照功能,我需要调用系统的相机App,这分明就是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但是当我调用完成相机后,按下返回键可以返回我的App;
场景三:原来在android2.3之前,有人用短信来锁定手机,就是你点了病毒短信后,短信界面会不停的被重复创造出来,简而言之,就是打开了相同的界面;
所以,研究启动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开发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
- 有时候我们的App需要生成给其他App调用的Activity,例如浏览器应用,照相机应用;
- 解决生成重复页面等等Bug;
- 任务栈过深的时候,避免一直按返回键也退不回想要的页面;
任务栈的概念:
启动一个应用Application的时候,系统会为它默认创建一个对应的Task,用来放置根Activity。默认启动Activity会放在同一个Task中,新启动的Activity会被压入启动它的那个Activity的栈中,并且显示它。当用户按下回退键时,这个Activity就会被弹出栈。按下Home键回到桌面,再启动另一个应用,这时候之前那个Task就被移到后台,成为后台任务栈,而刚启动的那个Task就被调到前台,成为前台任务栈,手机页面显示的就是前台任务栈中的栈顶元素。
Android 四种启动模式:
-
standard :
普通的栈概念,每个Activity都是栈里面的一个元素,新来的activity(哪怕是重复的Activity,如自己打开自己)会不停的被添加到栈顶。
-
singleTop :
可以有多个实例,但是不允许多个相同Activity连续叠加。即,如果Activity在栈顶的时候,启动相同的Activity,不会创建新的实例,而会调用其onNewIntent方法。Google 在2.3过后将短信变成了这种模式,如:当你在看短信的时候,来了一个通知,说你又来新短信了,你下拉通知点击短信,跳转到一个新的短信详情界面,查看短信过后返回,返回什么界面?肯定不是你最先看短信的地方,而是短信详情的上一级页面,这就是singleTop模式,这种模式就屏蔽了场景三的问题。
-
singleTask :
Activity只会在任务栈里面存在一个实例。如果要激活的Activity,在任务栈里面已经存在了一个实例,就不会创建新的Activity,而是调用 onNewIntent() 方法直接复用已经存在的Activity,同时,如果这个这个Activity不处在栈顶,那就会直接清空在这个任务栈上所有位于这个Activity之上的队列,简而言之,就是在我之上都得死,我必须在栈顶用来显示,其它直接滚蛋。如:浏览器目前基本用的都是这种模式,用QQ打开UC浏览器,假如浏览器已经在后台运行了(不在运行状态就会创造),他会杀死上层所有东西,只留下你要搜索的东西,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释放内存,同时返回键后也可以回到你的应用。PS:目前新版的UC已经做出应对了,他会另外开个窗口来满足你的搜索需求,原来后台浏览的东西还在,但是返回键依然是返回你的应用。我觉得应该是在栈上面动了手脚,因为没做过不敢多说。
-
singleInstance :
单一实例模式,整个手机[操作系统里面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种模式的Activity会运行在自己单独,独立的任务栈里面,并且任务栈里面只有它一个实例存在,按返回键(不重写的情况下)直接杀死任务栈,回到你原来的任务栈。如:呼叫来电界面,无论你在什么页面,都可以接收到呼叫来电,挂电话后返回你原来的所在的界面。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这是一个被说烂的话题了,对此我也没有太多的看法,就留下我觉得还不错的两篇博客吧。
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8927940
http://blog.csdn.net/liuhe688/article/details/6733407
Activity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以及多人开发时的交互方式?
普通方式:
intent携带参数
具有相互关系的Activity方式:
即M (可携带参数)打开 N ,N选择后返回数据给M进行展示方式:
- M 打开 N:
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intent, Int requestCode)进行Activity跳转,requestCode是请求码,可用来进行判断从M返回给N的数据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在上一家公司独立开发了一个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拼车软件(呱呱拼车,有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界面上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起点选择,一个是终点选择,他们点进去的Activity是一模一样的,那我怎么判断返回数据是不是我需要的数据呢(这边有个需求就是起始点不能相同)?做法就是在点击起点和终点进行跳转的时候我传入不同的resquestCode,用来判断是起点还是终点返回的数据。
- N 返回 M:
在N界面上选择完地址选择后,在N.finish()之前我们一定要调用方法setResut(int resultCode, Intent intent),把要返回的数据保存在intent里面。在这里,resultCode(结果码)起的效果和requestCode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辨别我的数据归属。但是由于我起点和终点复用的是同一个Activity,也就是我N的代码是一样的,所以resultCode是一样的,不能用来判断数据的归属。
- M获取N的数据:
M需要重写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intent)方法,并通过requestCode或者resultCode来判断数据归属,用if 或者switch语句都可以很方便的拿到intent数据。
多人开发时跳转Activity(M → N)的建议写法:
普通模式: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this, N.class);
intent.putExtra("is_index", message);
startActivity(intent);
建议模式:
M Activity 代码:
Intent intent = N.startNActivity(this, message);
startActivity(intent);
N Activity中添加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Intent startNActivity(Context context, String message) {
Intent new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N.class);
newIntent.putExtra(IS_INDEX, message);
return newIntent;
}
优点:google官方example就那么写的,不需要知道N内部怎么实现,只要传入正确的参数就可以打开N。怎么传入正确的参数? ctrl + q 查看N静态方法注释即可!什么,写那个Activity的哥们没写注释,是时候拿起一把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