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迹男孩》的时候,我从头哭到了尾。
电影结束后,和好朋友谈起这部电影,她问我这部电影的泪点在哪?
我认真的想了想,却回答不上来。
《奇迹男孩》没有曲折迂回的故事,也没有煽情特殊的台词。整部电影可以说很平淡,平淡得让你忘记你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忘记手里的爆米花,忘记坐在你身边的人,甚至忘记你为它流过的眼泪。
看《奇迹男孩》里的奥吉,就像在看一涓静静流淌的小溪。他的一生中,有阳光照耀,也有风吹皱面。有水草摇曳,也有青蛇游弋。有柔和,温馨弥漫,也有惊诧,危险心酸。但最后,这一潭碧水,还是波光明净,闪闪发亮。
一个脸部先天畸形,被医生断定活不过三个月的男孩,却凭借惊人的努力勇敢的活了下来。为了看起来正常一点,年仅10岁的他,脸部已经接受了27次的重塑手术。即便是这样,也没能让他看起来和普通孩子一样。这样的“先天性劣势”,让他一直处于自卑状态,每当受到了外界的“非正常对待”,他的内心秩序被干扰,就会立马戴上头盔,好像回到了安全地带。
他就像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头盔就是他的面具。戴上头盔时,他昂首阔步,自信骄傲,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有着航天梦想的普通小孩。而摘下头盔时,他自卑可怜,甚至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嘲笑和异样的眼光,被人称作怪物,每走一步都是煎熬。
电影中的头盔,其实是个很好的隐喻。它是奥吉的玩具,是姐姐的闺蜜(相当于另一个姐姐)送给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他想成为宇航员的伟大梦想。它温暖,炙热,包裹着爱和善意,但同时它也代表着冰冷和黑暗,它将奥吉的心牢牢锁住,让他拒绝沟通,与外界隔离,跟真正爱他的人长期对抗。
头盔已经成了奥吉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把在现实生活中的控诉、愤怒、冷漠以及得不到的自我认同统统藏在头盔里。
奥吉时刻戴着头盔,他的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希望奥吉能够摘下头盔,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为此,他们藏起头盔,将奥吉送进正常的学校,不断帮助他建立崭新的人生。
显然,摘下头盔已经成为了奥吉成长的必修课。但这样一个天生与众不同的孩子,想要过上与正常同龄人一样的生活,谈何容易。
不出所料,刚进入学校的奥吉,不仅在人群里“备受瞩目”,不断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奚落和嘲笑,同时还要面对朋友的背叛以及班上同学诸如“只要你消失,世界才正常”、“如果我长成奥吉那样,我宁愿去死”的谩骂与诅咒。
叔本华曾说,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这份恶意让奥吉痛苦不堪,也让他终于有了正视自己的勇气。
奥吉在学校受挫后,回到家问妈妈“我为什么这么丑?”妈妈告诉他“你不丑,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你的疤痕就像我脸上的皱纹,这是记录我们人生轨迹的地图。”爸爸也告诉他“我知道你不一定喜欢,但是我超爱,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
在父母的鼓励下,奥吉渐渐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容貌,甚至时不时还会拿生活磨难开玩笑。当好朋友问他为什么不整容时,他做出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说“我可是拼了命才变得这么帅的”。这样的乐观心态,让时刻为他提心吊胆的人们渐渐放下心来。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夏令营中,他为了保护受伤的同学,即便力量悬殊,还是毅然挥起瘦弱的拳头,和欺负他们的高年级孩子顽强抗争。而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同班同学闻讯赶来,齐心协力打败了正在欺负他的高年级孩子。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这些曾经欺负他的同学,也学会了真正的尊重他,关心他,保护他。
此时的奥吉,在一顿乱跑之后,站在湖边,泣不成声。这是他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流泪,这也意味着他终于打开了心扉,再也不需要那顶“安全”的头盔。那一刻的奥吉,就像网友说的“他的心里有一场海啸,可他却静静的站着,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没有人知道奥吉走到这一步有多么的不容易,就算是他的爸妈也无法感同身受。一次又一次的压迫挫败,一次又一次的愤怒呐喊,一次又一次的委屈顺从,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拥有的正常生活,他却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去接受它,适应它,重塑它。
好在,即使每天和生活苦战,被恶意包围,他的内心始终善良。正是这份善良,让他最终突破认知的“禁锢”,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收获了一大帮朋友。而这,也是电影希望传递给观众的思想——“当你非要从善和对两者中选择一个时,请选择善”。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被奥吉戳中泪点的同时,也别忘了,当你遇到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时,不要害怕,不要审视,尝试理解,保持善意。
如果可以,请给这些勇敢的灵魂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