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也谈广州印象之“睇龙船”。
家住羊城后花园从化区的小海河畔,我也算是在半个水乡长大吧。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去小海河里洗一洗“龙舟水”,但我却在很长的时间里从未“睇”过龙舟赛,即所谓的“睇龙船”(广州话)。直到2006年的夏天,我才终于在珠江河畔如愿以偿,大开了眼界。
记得那年6月3日,周六,多云间阴。从报上得知当天下午“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将在解放桥与人民桥之间珠江河上开锣,我和两位舍友决定溜出大学城去见见世面。我们坐上大学城3号线出发,直到广东药学院宝岗校区总站下车。沿着南田路,转入宝岗大道,路过当时的海珠区政府大院,径直往滨江西路口走去,远远地听到了锣鼓喧天,欢呼阵阵。复行数十步,抵达林荫路,才终于看见了亲切的珠江水,走到了滨江西一侧、解放桥与人民桥之间的中点。
只见两桥之间约800米长的江面浊水荡漾,波澜不惊,南北两岸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江上彩旗飘飘,水花飞溅,健儿们正划着各自的龙舟汇聚珠江,狭路相逢。我们沿着滨江西的河畔向解放桥走去,只见每支参赛队旗帜鲜明,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队,也有来自咱们香港、澳门以及广州各区市的健儿们,甚至还有英姿飒爽的女子队。而在女子队中,居然还出现了清一色金发碧眼的“洋妞”龙舟队,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健儿们有的已经上船进行适应性训练,有的还在岸上套着救生衣,做着热身运动,有的已经全副武装,却还在珠江边兴奋地拍着照片,满脸都是志在参与的轻松笑容。
不一会儿,只见又有多条龙舟缓缓划出江面各就各位,准备进行下一轮的角逐。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广东民乐《赛龙夺锦》的伴奏,一时间,哨声、水声、鼓声、呐喊声、喇叭声、欢呼声,声声入耳。在媒体船、救援艇及水警船的伴随下,一支支龙舟疾驰而去,如游龙戏水,英姿勃发的舵手们在旗手的指令下,有节奏地,奋力挥舞着划桨。江面上百舸争流,你追我赶,气氛十分热烈。到了百米冲刺的时候,听见那鼓声节奏越来越快,健儿们更加奋勇向前,龙舟就像在浪里飞奔,直到冲刺过后,累坏了双臂的舵手们才松了一口气,让龙舟在珠江上自由飘荡着。只见勇夺锦标的健儿们一个个在振臂欢呼,兴高采烈地挥舞着队旗,而无缘奖项的船员也在欢声笑语,向各自的啦啦队挥旗致意。赛事落败固然惋惜,但他们展现出来的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足以让所有人感动,让这座城市感激。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和舍友们只是一边走一边凑着热闹。我们从滨江西路走过解放大桥,到了沿江西路,向人民桥方向走去。一路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羊城的父老乡亲、男女老幼都涌向了珠江河畔,大家七嘴八舌、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赛事。有人拿出了望远镜观战,有人踮起了脚尖喝彩,有人还把小女儿举在肩膀上脖子上,两父女一起为健儿们加油助威。有摄影发烧友穿梭于河岸与人群之中,去捕捉最动人的瞬间,也有媒体工作者兢兢业业地忙碌着,为了让大家看到更精彩的照片和更传神的画面而奔走。岸上的人和水上的船,都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在沿江路上走着,我看到了最地道最精彩的龙舟赛,也看到了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群。我看到了高峻挺拔的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馆前那著名的工人雕塑,我想起了这大楼背后的传奇故事。我还看到了传说已久、从未谋面的广州爱群大厦和南方大厦,还有饱经沧桑的广州邮政博览馆、西堤码头以及海关大钟楼(粤海关旧址)。我走到沿江路的尽头,人民桥的东侧,还看到了沉重的沙基惨案纪念碑。我读了碑文,了解到“六二三路”命名的伤心起源,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真没想到,在广州好不容易看一次龙舟赛,也是唯一一次到现场“睇龙船”,心情竟会如此五味杂陈。珠江两岸藏着太多的秘密,有着太深厚的文化以及太传奇的历史,以至于我在河畔看龙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分了心,走了神,也跑了题。比起关注龙舟赛,以及关注那些欢呼雀跃的人群,我更关注人群背后的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我关注这城市的过去,感恩这城市的现在,更期待这城市的未来。
2019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即将到来,六月十五日,广州约定您!欢迎光临羊城“睇龙船”,看龙舟赛!
(谨以此文向《赛龙夺锦-广州龙舟节》一书的作者曾应枫女士以及陆穗岗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