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那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感动了多少“金童金女”啊~~~
目前所有武侠小说家中,金庸小说翻拍影视度最高!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金庸、梁羽生、古龙的作品等都是武侠小说,而且单从武侠小说层面看,后二人写得也很精彩啊,可为什么只有金庸的小说翻拍度最高呢?
说法五花八门。竟有人认为金庸有靠山、有后台——这真让人无语!不知道金庸先生泉下有知,会不笑骂道:“说我负天下人,天下人又何曾善待过我。”(《笑傲江湖》)
其实许多人之所以困惑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要将金庸小说定位于武侠小说、通俗小说上——所谓“看山是山”啊。所以,才将金庸小说与其它武侠小说家比较。其实,金庸小说已远超一般的武侠小说。可以说他是借着武侠小说这个壳,来构筑一个精彩丰富的精神王国,他的小说,称之为武侠小说中的“红楼梦”,并不为过吧!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对金庸小说翻拍度最高这个疑问,作为一个金庸小说爱好者,也来谈点自己的浅见吧:
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人物塑造的成功
现在说到“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句话,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谁——肯定是东方不败吧!就这么一句话,给这个人物印上深刻鲜明而不可替代的标记,这就是金庸小说人物塑造成功之处。
记得金庸先生在写完《鹿鼎记》后,讲到他为什么写完十四部封笔的原因:他再也写不出没有重复性格的人物了!
在小说人物塑造上,他不愿走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条路。
这什么意思呢?即是说他每部小说中,塑造的每个人物,性格都是没有重复的。这很也不起啊!这也是一种卓越的追求!
古往今来,所有伟大小说的人物,在读者心中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如文学史上只有一个于连(《红与黑》)、只有一个林黛玉(《红楼梦》),只有一个林冲(《水浒传》)~~~,而金庸笔下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不可替代的性格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郭靖、黄蓉、杨过、张无忌、乔峰~~~
就连小小的角色,他都给了一个鲜明的印记,如《天龙八部》中的包不同——“非也非也”~~~~
看金庸小说,仿佛走进了人物大观园,就如同《红楼梦》中人物各异、《三国演义》里名将并立、《水浒传》内群雄纷呈的世界。
而每看一次金庸小说,或每看一次金庸影视,这些读者喜爱的人物就又在心中复活,如同老友,一日不见隔三秋;如同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
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故事的丰富精彩
其实金庸小说的故事已不能单单用“丰富精彩”这四个字来简单概括了。金庸小说有着巨大的非凡的想象,丰富的文史知识,文笔圆熟,识见高超,已超越一般意义的武侠小说。其在小说中构建的价值观、世界观,已不是梁羽生、古龙小说可比了。《红楼梦》就写一个家族兴衰史,看似琐碎,但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呢?那就是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而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或者说人类都有着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原因在于——“故事是人生的壁喻“。(罗伯特・麦基《故事》)
而金庸笔下那想象力丰富的武侠世界,却包裹着真实的世道人情,义气、爱情、迫害、诡计、背叛~这些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的,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精彩的演绎,真所谓“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侠客行》)
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说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天龙八部》。”相忘于江湖"语出自《庄子》)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温润如玉”出自《国风·秦风·小戎》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句,“谦谦君子”出自《易经》第十五卦中“谦谦君子”)
仅仅举出上两例,就涉及三个国学经典——《易经》、《诗经》、《庄子》~~~其它的出自传统文化、经典国学的句子,在金庸小说中处处可见。
这除了说明金庸的博学通识外,更说明了金庸在小说处处注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
金庸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如乔峰、张无忌等人,体现的均是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化身。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体现的正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完美品质。所以,金庸小说汹涌澎湃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血脉!正是基于此,金庸小说引起读者精神上强烈的共鸣~~
而在艺术上,金庸小说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写作套路,跳脱了传统武侠小说套路单一、散点透视的窠臼,借鉴西方小说技法,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其小说结构前后呼应、张弛有致,使读者读后大呼过瘾!所以,冯其庸先生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这句话套用到金庸小说上,那就是:
在金庸小说中:有人喜欢故事的精彩,有人感慨人物的悲欢,有人感叹命运的无常,有人领悟”江湖“的复杂~~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不同精神需求的读者,都能一一在金庸小说中找到自己的欣赏位置、自己的精神需求。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笑傲江湖》)。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金庸小说即使翻拍成影视多次,但仍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观众,愿意再次走进他那精彩的”武侠世界“,在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之中,享受故事的精彩、领略人生的百味。既让读者、观众在故事中看到自己,也让自己走进故事,领略、体验精彩的”武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