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拍给中国的良心片,不该无人知晓

Sir前段时间推《血战钢锯岭》,燃了不少人。

结果有好几位在后台说,《冲天》你看没看啊Sir!强烈安利啊Sir!你怎么还不看啊Sir!

一搜,是它:

《冲天》

从海报上熟悉的双翼飞机,月球上隐隐的风镜造型,Sir就隐隐想起了小时候最爱听大人讲的那段空战英豪史

从笕桥走出的中国第一代帅气的飞行员战士,还有那些战力悬殊却英勇赴死的空战故事……

又残酷。又热血。看完,泪奔。

这段珍贵的抗战回忆,其实在不少影视作品里出现过。

台湾拍过《笕桥英烈传》(1977年),香港拍过《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1996年),内地拍过电视剧《远去的飞鹰》(2011年)……

看看,但凡能出演战斗机飞行员的,都是偶像派。

《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中的刘德华

《远去的飞鹰》里的朱亚文,饰演“空军战神”高志航

哦,不对,《富贵兵团》里的帅气飞虎队,有一个是来搞笑的……曾志伟。

上面的都是故事片,过瘾。

而要想真正了解这些空战英豪的故事,得看这部《冲天》。

《冲天》讲的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说起来好威风,可实际上,再凶险不过。

大家都知,那个时代,是搏命的时代。

当时的中国,深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样的时代成为飞行员,命就不是你的,是借的: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

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1932年,中华民国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在杭州笕桥成立飞行学校,即笕桥航校

至抗战结束,从航校走向战场的,一共有十六期飞行学员。

1936.10.31 笕桥航校二期毕业照

八年抗战,就是这拨空军,击落敌机超过1200架,也牺牲了近1000人——

每挑落12架敌机,就有10个战斗机飞行员牺牲。

成就巨大,代价也巨大。

讲这群人的故事,很容易把他们包装成冷冰冰的战斗机器。

《冲天》就高明在,它懂还原——

这些战士,都是有血肉、有情趣、活生生的人。

你看航校二期的驱逐科尖子生,刘粹刚

1913年生,东北辽宁人,热血。

东北三省沦陷以后,他学习特别卖力,一心想着要早日夺回乡土。

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与教官高志航并列前茅

完全看不出来,这小伙子还是个情种。

有一天,他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姑娘,他后来的妻子许希麟。

回家就失眠了,写的情书,一纸痴相。

余之倩影,直据脑蒂,挥之不能去

姑娘不理,刘粹刚就变成了铁鸟痴汉(这么造词没问题吧?)——

没事就开着战斗机去人家屋顶上转悠,还探出头来挥手打招呼,做各种特技表演。

结果第一个被打动的,是未来丈母娘。

许希麟女士回忆:

母亲进来对我说道,一定是那位姓刘的年轻人

飞得这样低,好猛好险

又做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

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丈母娘表示,不要再来搞我家电线了)

教刘粹刚这么玩的,是他的教官,当时空军教导副总队长高志航

1907年生,和刘一样都是辽宁人。

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就是他。

论技艺,他是当时空军战队的扛把子。

1936年10月的“霍克3编队飞行表演”,在二十多万南京市民的注目下,他率阵队飞过上空。

但这个扛把子,也有个调皮的小习惯。

每次教飞行经过自己家,他都会带着学生们玩低飞。

因为……这是他和女儿约好的小秘密。

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上去这样子

我就知道是我爸爸来了

口述者为高友良,高志航二女儿

这群普通的大男孩,七情六欲,肉体凡胎。

所以他们驾着战斗机,在空中跟日军拼命的样子,你绝对想不到。

我们都知道,论抗战装备,我方当年比日本烂了不止一个量级。

打空战,人家在装备上,碾压。

当时的中华民国,空防装备几乎全靠国际援助。抗战初期,我方空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3双翼机。

速度慢、善缠斗、难驾驭。

量还少,总共不到300架,打下一架少一架。

再看日本,可用飞机多达2000架,可源源不断生产。

最关键,人家还有秘密武器。

刚研制出的单翼战斗机,时速快。战术上专门针对缠斗机,以快打慢、打完就跑。

一句话,这是一场以卵击石的较量,我们啊,还不是“石”。

所以八一四空战当天,日本空军来袭时信心满满,以一组轰炸机直扑杭州笕桥空军基地,甚至不要战斗机护航。

他们算准了中华民国装备不给力,却没料到……

这批空军玩的不是装备,是命。

8月17日,航校六期学员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误入日军阵地。

这个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小伙,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年仅21岁。

阎的壮烈赴死让日军感佩,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报道里写着——

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8月19日,航校三期学员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

这时,他又发现了更多敌机目标,于是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

这个中日空战中的“自杀式袭击第一人”,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就投笔从戎。

年仅25岁。

正是因为阎海文、沈崇诲们,才有了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第一场空战胜利

抗战到后来,中华民国的霍克3双翼机消耗殆尽。

新一批的国际援助是伊15、伊16战斗机,成为后期的主力战斗机。

伊15是双翼,后面单翼的是伊16

其中,伊15还是双翼缠斗机,且只有两支枪。

而此时的日本,研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式战斗机。

(零式)出现了之后,它一护航

制空权就被它拿去了

这一次,飞行员小伙子们惨败。

在航校七期学员徐华江(吉林人,1917年生)的口述录音里,这样回忆与零式的交锋:

上空五分钟左右,我的滑油箱被打漏了

我想脱离开,刚脱离日本又追着打,想走也没办法,不想走也没办法

尽管被吊打,徐华江也在空中捱到发动机毁损才终于迫降。

追击他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三上一禧后来回忆:

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车才坠落下去

真是吃惊

对手输了,他佩服你不算啥。对手赢了你,还佩服你,可见:

这群年轻人身上迸发出的“勇”,太牛逼。

但Sir从来不觉得,勇是指机器人一般的无私无畏。

对普通人来说,私和畏,从来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基因深处。

成为烈士,不是靠先知式的爱国、天生的勇。而是一个“有私也有畏”的人,带着恐惧,经过内在的艰难跋涉,却仍选择赴死。

那么,他们的这种转变,怎么来的?

导演张钊维在制作过程中,对此已经有了某种领悟:

我并不想谈中华民国空军的建军史,我想让更多人对空军飞行员和他们的眷属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我看来,空军飞行员是一群被迫修行的年轻人

什么是修行?Sir理解,就是一种内心成长,一种历练后的质变。

那么,人为什么要内心成长?

因为想让自己,在余下的人生里,好好地“生”。

但,抗战飞行员这个特殊的“修行”,不是。

它要求一个人,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领悟“死”。

纪录片中,导演采访到当时96岁的陈炳靖(航校十二期,福建人)。

他说,他的人生选择,本是一场“冲动”。

当年,他本来刚从航海学校毕业,一天和同学跑到上海去搭船。结果碰上淞沪战役,当时的日本军机对市民进行无差别轰炸,老人儿童无一幸免。

他立即对同学说:“不行,我们一定要去考空军,要飞上天,抵抗敌人。”

结果一行人,就只有他真的跑去念了航校。

陈炳靖甚至说,因为抱着去死的心,恋爱都不敢谈。

很多女孩不知道嘛,不知道随时会死的

但你良心晓得,不可以这样子

当时空军第一大队的都凯牧(航校十五期,辽宁人),谈到其他战友的牺牲,马上叹气、掉泪:

真是不打死不算数啊,所以七天下去六个,唉

但慢慢的,随着战争渐渐持续……

当初的冲动,化为了镇定。累积的伤感,也终归平静。

老飞行员李继贤(航校十六期,江苏人)说:回得来回不来,想开了,都一样。

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

回得来就回来了

而陈炳靖的同期张大飞(航校十二期,辽宁人),在牺牲前,已经和死亡达成了和解。

日记中,他写道:

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

我活了26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没尝过。

下面继续写着——

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

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这些年轻人,最终一一完成了关于死亡的修行。

而这种修行,不管其外在贡献多么伟大,对他们自身而言,却只是孤独的代名词。

他们的死,太孤独——

飞行员在空中遭遇的,只有自己知道。回到地面,那种惊心动魄、九死一生很难跟别人说。

打落敌机、被敌机围攻、逃脱或死亡,都是一个人,没有见证。

正如汤卜生《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里说:

等我们安全地回到机场,和人们谈到了几乎失去生命的经过,是没人可体验到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没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的,也没人会体验它。

在抗战后期曾以一敌八,创造三比零战果的空战英雄周志开(航校七期,河北人),在1943年的一次侦查任务中,起飞两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络。

半年后,才默认阵亡。

铁鸟情痴刘粹刚,怕妻子忘了他。

他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么写:

假如我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那是尽了我的天职

您不要傻,不要为我牺牲一切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

信邮出去两周后,刘粹刚在北上执行任务时,撞楼牺牲。

他们的眷属,也太孤独——

飞行员眷属夏庆华女士说:

他一穿上那个黄色衣服,我心里真的担心

作为飞行员的眷属,不是人受的,真的不是人受的

差点成为飞行员眷属的作家齐邦媛,在自传长篇《巨流河》中,记下了永远难忘的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夜。

在那段文字中,齐邦媛怀念了念南开中学时的初恋情人,烈士张大飞

日本正式投降时重庆的狂欢是我漫长一生所仅见

我跟着人群走到南开中学的校门口,这一瞬间我突然感到万声俱灭

我再也不能忍受推挤的人群……我一面跑一面哭

我受不了这样的狂欢,在昏天暗地的痛哭当中,我度过了胜利夜

其实,就算到了今天……

他们的亡魂,仍然孤独。

这部纪录片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制作周期17个月。

采访了两岸三地近40位还在世的空军飞行员及眷属,整理了大量采访素材、口述、历史资料。

导演采访林徽因之女梁再冰

去年年底在台湾上映,除了官方捧场,在年轻人中几乎没有激起水花。

而导演张钊维,其实抱着一个更大的希望。

他是拍给全体中国人看的,要不太遗憾、太可惜:

我知道现在台湾社会的氛围,对和大陆有关的历史不那么感兴趣。

其实,我刚开始的时候,最想做给大陆看……想告诉他们‘这场战争实际上是这样的’。

Sir查了一下,目前为止,《冲天》在内地院线还没有上映计划。

可能是因为某种政治不正确?(起码从班底都是台湾团队这一点,已经是内伤)

可叹,在历史过去七八十年后,在抗战胜利七十年的宏大背景墙下,这一拨英雄的背影,还是太孤独。

所以今天,Sir好想建议你去看《冲天》。

提醒自己,别忘了这一拨英气逼人的大男孩,这一拨修行至死的好汉子。

也别忘了,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同样适合这里:

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有

编辑助理: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