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碳中和”这个词,是在罗老师去年的跨年演讲上,我理解就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少排放一点二氧化碳,多固化一点二氧化碳,最后变成零。
所谓“碳中和”,就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相互抵消,达到平衡。
可经罗老师分析,这里面却藏了一个很深的逻辑。假设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首先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打开了;其次是汽车产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所有的燃油车,都将退出历史;第三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会发生一次飞跃,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26%以上;第四是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会发生改变。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第五是中国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会发生改变,中国将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
罗老师说,“碳中和”带来一个最深刻的改变,就是把能源从资源属性变成了制造业属性。抢占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机会,就出现在我们这代人面前。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要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在生活中尽量做到: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多穿棉质衣服,因为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
2、多吃素,尽量吃本地果蔬,适量饮酒。本地的果蔬和水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3、住房不宜过度装修,尽量选择小户型。据统计,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公斤。
4、生活用品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绿色的产品。节约用电,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5、少开车,选小排量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
“碳中和”带来的改变其实就是一场能源革命,把能源从资源属性变成了制造业属性,很有可能成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