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贯穿于女人感情关系的全阶段。
在爱情初初萌动时,面对男人的示好、接近、关注,女人会想,他到底爱不爱我?
在热恋阶段,你浓我浓之际,女人会忍不住乱想,男人是真的爱还是表演爱,是短期爱还是永远爱,是唯一爱还是之一爱,这个到底爱不爱的问题挥之不去。
进入婚姻生活,两个人成为一个家庭,成员也多了,关系更为复杂,而在每一次的冲突里,每一段不愉快的时光里,到底爱不爱又会浮上心头。
爱情走到尽头,双方达成共识,离开是更好的选择,然而女人的问题仍然是到底有没有爱过。
这是女人的一个终极问题,你到底爱不爱我?
都说这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其实还是有的,不少女人把爱当成了信仰。
既然是一个信仰,那么女人是怎么定义爱的呢?首先是具有特殊性,爱我就意味着对我和对所有其他人不一样,我对你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存在;其次是具有唯一性,你不能同时对几个人拥有爱;再次是具有稳定性,约定爱就要持之以恒,用一生来证明;然后还要具有毫无保留性,能够且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具备这样条件的爱才能是女人心中的爱,所以仅仅是对她好是完全不够的,达不到爱的标准,当然平时也难以检验,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像是面对重大经济问题、健康或生命受到威胁、条件更好的竞争对手出现。
这不意味着平时女人没办法考验,她会问男人和他妈妈同时落水他救谁,她会在身体不舒服时第一时间向他倾诉,她会观察他对其他异性的兴趣,她作天作地就是要看男人是不是真的爱。
有没有觉得女人对爱的定义太苛刻了?怎么样才能满足这种把一生的全部都心无旁骛给唯一的你这种爱情?这种爱真的存在吗?
而女人为什么要把爱奉上神坛?
这来自于文学艺术的影响,在中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着大量的爱情故事,相爱的人为了在一起可以付出一切,做出种种难以想象的事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秘欧和朱丽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裴多非甚至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种文字的传承让人把爱情的重要性极为看重。
这还来源于女人的期望投射。女人对自己在爱中的预期是唯一、特殊、全身心、永远,她同时也默认这也应该是男人应该符合的标准,以此来对比男人的行为是否符合。
这还是女人人生的重要假设,这个假设是如果男人爱我,那么我是好的;如果男人不爱我,那么我是不好的。如果女人的原生家庭给了足够多的安全感和充足的爱,女人会知道自己是好的,从而能客观对待男女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小时候被父母忽视或冷漠,她会觉得始终需要男人的爱来证明,而和她的期待稍有不同,就会让她陷入自己不好的困境里。
一段好的感情关系,不是简单的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是共同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而在过程中不断的了解对方,坦露自己,修订个人需求为两个人的共同需要,在事业、家庭、爱情、教育、社交等重要问题上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么在一起不仅是爱人,还是志同道合的人,并肩作战的人,互为帮手和靠山的人。
所以不必再追问,你到底爱不爱我?
当两个人对爱的定义都没有共识的时候,这个问题亳无意义。
若对方心里的爱就是一瞬间的心动,某个时刻的想拥有,那么他回答爱你,和你心里的爱就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当我们问问题时,首先要统一双方对问题的理解。
你觉得爱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更好,是开放式的问题,包含着无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