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本书很久了,也知道作者毛姆名字很久了。也听说过他几部作品的名字《面纱》、《人性的枷锁》、《刀锋》。促使我决定一口气读完《月》实在是因kindle被弃之高阁太久但电依然顽强没有耗尽,于是迅速下单买了,又迅速看完。
对于名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联想到最近很火又具争议的一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有人说高晓松把许巍给坑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可有人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下半辈子的苟且”……
《月》里面的男主(有人说是画家高更为原形写的),不甘心眼前的苟且与下辈子的苟且,毅然决然抛妻弃子,投奔他的绘画艺术世界,寻找他穷尽潦倒一生梦想的精神伊甸园,不得不说这是追寻自我一种癫狂的方式。然而,他达到了,就在他死在塔希提岛上的时候,就在他让妻子烧掉了那座木屋、让他最后呕心沥血完成的壁画随屋一同灰飞烟灭的时候。
我不懂艺术、也不懂绘画,毛姆笔下对绘画作品的描写让我置身事外;即便为了理解男主人公我刻意去搜索了高更的作品,仍然不得要领,包括高更最杰出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我甚至认为这幅画就是毛姆笔下男主人公最后烧掉的壁画原形)。
《月》里面震撼我的,是毛姆对于人性的看似不经意实则深刻的剖析与嘲讽,尤其是对爱情之于女性的讽刺。
“一般来说,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以上摘录虽然对于现在的女性而言有些太偏见了,不过也是大多数现状了——新闻要死要活的大都是失恋被弃的女性……
还有,对于人性的解读更是直接:
“这些人见面时冷冷淡淡,分手时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描述的不就是当今很多社交场面吗?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这就是苟且、诗和远方吧~
苟且、诗和远方——苟且时读读诗、憧憬远方;有了诗和远方而不忘归家,而不是如斯特里克兰般义无反顾,也是不错滴,毕竟我没有绘画艺术细胞,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