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寻觅:
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第三境界。
人生寻觅无数:知书达理,思如泉涌;一举成名,三喜临门;指尖一触,下笔千言;十年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展翅高飞,鹏城万里;涉水踏冰,驰骋千里;烟波浩渺,一览无余。官运亨通,富甲天下;及时报恩,趁机报仇;等等。
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是千古女词霸的著名作品。据说她吃喝赌抽样样精通,麻将也可能是她发明的。可是到了中年的她还在寻觅什么呢?
以前的词清新可人,浅吟低唱,这首寻觅之词却凄美孤影独清。寻来寻去,难得盼到太阳下山,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得人比黄花瘦。痛苦藏在心里,憔悴损得似残花败柳,有谁堪摘?愁得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边无际的寻觅变得一筹莫展。
三:
孔子一生也在寻觅:他周游列国,四处颠簸流离。虽然有弟子三千,自己感觉还没有“得道”。到了卫国吧,“子见南子”,偷偷跑去会见卫国君的妃子,想要为弟子谋个一官半职。此举被后人称之为奇耻大辱。
孔子唯独没有到楚国来,因“惟楚有才”(另外有故事)。孔子曾经和弟子打赌:“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风险太大了吧!这个道可能是真理,人生真谛,但早上得道了为什么晩上就去死呢?可惜!
孔子生前一直寻求的东西,恐怕只实现了一件事情——“有教无类”。无论是贫民或者贵族,只要交“束脩”就教你学文化受教育。此前只有贵族才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力。
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孙子的学生孟子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孔孟之道”。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仁,发展到礼义智信。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帝王都将孔孟儒学尊为主流思想,奉为至宝而顶礼膜拜。
当然孔子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论语”是他的学生根据平时的师生对话而记录下来的作品。他自己一辈子“述而不作”。如果现代的作者如是,没有“皇粮”,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四: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退隐田园,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苦苦地在村居生活中寻觅质朴的人生观、生命的意义,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然而命运不可准确把握,他有时感到迷惘、沉痛而逃避现实。但毕竟在人生中寻觅着友爱,及时寻找着欢乐和幸福,在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中勉励自己,也给他人一线希望,回归自然,忘却烦恼和杂念,这是他传递的主要信息内容。
五:
我自嘲:意与日去,自惭形秽,遂成枯落,险躁成性,悲守穷庐;思路闭塞,渐成老痴;年少轻狂,自不量力;面壁思过,与世无争,有苦有乐前半世、无惊无宠后半生;盲人摸象,坐井观天。
自己又想:健康为本,快乐为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我仍然寻觅学会放下,淡看人生,过得从容,活得自如。人生虽短,前面的路却还是很长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余生:“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或许:找个有乐趣的事情或培养一种兴趣一直“玩”下去。“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文斌今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