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一词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而,如果你家刚好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那么,就会有切身的经历来帮你体悟它的含义。
何为叛逆?百度百科将叛逆期作如此解释: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将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孩子思想及行为的变化,说到底,是他渐渐长大了的缘故。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所有对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论断,都是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妖魔化”。
什么意思呢?意即否定“叛逆”的存在和相关认识及其对孩子们的指责。
如同鸟儿翅膀渐渐硬了,自然要尝试着展翅翱翔。孩子也是一样。随着他们的年龄渐长,从家庭、身边、学校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认识到越来越多的事物。也到了慢慢挣脱父母怀抱的时期。
一个孩子青春期的变化足以扰乱整个家庭的安宁。孩子的越大越不懂事,让父母操碎了心。这个时候,最常听父母唠叨的话便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像是变了个人。小的时候吧,盼着他们快快长大,好不容易大了吧,便开始惹大人生气了。你说,长大干什么,还不如小时候,那时候多乖……
这样的话,想必出自太多父母之口吧!
我们习惯将其归罪于孩子,殊不知是我们思想的固执、不变通,甚至可以说是潜意识地想长期左右孩子的愚蠢且自私的行为。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时常以孩子的身份换位思考一下,处理起事情来就顺畅多了。孩子的成长,是谁都无法阻止的自然规律。我如此说,或许你会理直气壮地反驳、喊冤,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好,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越来越独立,哪个父母又会阻止自己孩子的成长呢?
的确,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有时候父母固执的过错给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持续他整个青春期。而作为父母,冤就冤在这种过错是对孩子的爱,是对孩子的呵护,直至约束。做得过了,却浑然不觉。
说回成长的自然规律,做父母的该放手时就放手。很多事情,他们能够自己做主,你大可不必跟着“瞎操心”。你只要掌控好大局,关键时刻,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即可。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却是很多父母不能轻松搞定的。孩子桀骜不驯的态度,冲撞的话语,过激的行为,总使得父母忍不住大发雷霆,哪有什么沟通的机会和可能?但我还是想说,沟通,是唯一能够解决事情、缓和关系的方法。没有其一。或许,你可以偶尔的动用武力。那样的话,我认为,即便有效果,也只能说是暂时的,其负面影响会一直潜伏着,等待时机一触即发。
我了解很多这个时候的孩子与父母针锋相对、“反目成仇”的事例。有普通平常的,也有走向极端的。有的孩子回家就把自己锁屋里,父母都不让进;有的孩子和父母十几天甚至几个月彼此谁都不搭理谁;有的孩子,和谁都可以谈谈心,就是和自己的父母不行;还有的,孩子离家出走,一晚上没回家,作父母的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虽然不能绝对的说,但我还是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父母的过错,最起码是他们处理矛盾的方法欠妥。
我们不要等到孩子渐步青春期,慢慢变得不乖了,再试图和孩子常交流勤沟通。和孩子做朋友、蹲下来与他们交谈,应该是自打孩子出生起,作父母的必修功课。只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我们要特别地注意方式方法,以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但不是过多过分的干预。
其实我们不难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想想我们那时候即可。不管怎样,他都是个孩子,思想简单,目的单纯。无非是想多玩玩,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产生厌倦心理,或者,青春期感情萌动,有喜欢的人了,等等。
不管是哪一点,我们都应该首先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再是你的小乖乖,他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敏感且易冲动。我们对他进行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说教。最好能用他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首先表示理解,或者还有些许的认同,并且不要忘了用商量的语气,那样效果会好许多。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想方设法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定会事半功倍。
最后,再强调一句,孩子长大了,想要挣脱保护,是自然规律,更是好的现象。为人父母者,除了理性的接受这一事实外,切不可再将孩子的一系列过激行为一概断为叛逆期的正常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关键的,要医心。就像一颗小树的生长,当它在树干的旁侧时不时的生出没用的侧枝时,种树的人要及时管理,劈掉它,帮助它向着更高处——天空的方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