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舞台有一道奇异的风景,西安人用西安方言唱歌或者讲段子特别火,早上朋友发了一段西安歌手演唱巜长安风》的视频,看得人很有劲道,前段的《华阴老腔一声喊》等等一批这样的视频,就是像羊肉泡里面的死面饼,嚼起来劲道又很入味,掰得那么小的馍块你都可以一粒一粒地吃到它的存在感,西安人的喜感集大成的节奏就是秦腔,每字每句都铿锵有力,如同泡馍里的馍粒一样,粒粒都可以吃出劲香,泡馍如果和秦腔有共通的逻辑的话,秦腔的毎一个音符和泡沫的每一粒馍块应该有着相互幻化的作用,秦地同时出现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只有秦地才能产生出来,吃泡馍的人才能唱出唱准唱真秦腔,反过来说唱秦腔的人才最会吃泡馍的
西安人语言中的四声调中的二声和四声用的比较多,黄土高原㘬壑的地貎,千万年来的西北风沿着沟路,塬台,带着风声,裹着黄土,听惯了西北风的西安人面对大自然用一种坦荡的胸怀,幽默的风趣,听着带着沙粒的风声,闻着带着土味风语,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和自然对话,与风鸣和音,浓浓的的西安话温暖的西安心,互相亲热的称呼对方是"家娃",家娃两个字多朴素和温和,铿锵的西安人也有一颗柔软的心,家乡的娃,比起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点也缺温度,
从周,汉,唐算起西安人富贵了三朝,后来虽然衰落了,骨子里的贵气还在,如今的西安人,在街上随便遇上一位,讲起西安祖上的贵气可谓是滔滔不绝,顺口就吟诵出一两句唐诗,这种文艺范可不是想有就有的,
唱戏的祖宗是唐玄宗,当年唱的肯定是秦腔,贵妃娘娘和安祿山都是演技派的,戏骨级的,应该演霸王别姬,或是昭君出塞,粉丝肯定很多,娱乐圈很江湖,经常有明星出轨,古代也不例外,贵妃在两个极品老戏骨面前,情感戏实在演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想象贵妃內心多难啊,爱江山还是爱美人也考验着两个男人的心,再会演戏也有穿邦的时候,不是有个文什么的最后都装不下去了,这两个男人更那个,大打出手,太不君子了,让贵妃怎么做人呢,后来的故事演绎了多少个版本,大家都知晓的,
西安的故事到了当代,三线建设时期,,西安是重点的投资城市,随着大型工业项目的落户,很多建设人员来自很多省份,西安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外省的移民,大家在一起工作,为了工作的方便,学习普通话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谁的普通话说得好说得标准心里就美滋滋的,普通话成了一个人的内心的装备,这可就难为了西安人,很多西安人说不好,带点醋溜味,自信心不强大的人都有心理阴影了,干脆不用普通话,直接说西安话,很多西安人囧了,那些字正腔圆讲普通话的人就带着一种戏虐的诡笑,一点不给面子地笑话我们西安人,看这伙"家娃,",多么好的一个词从他们嘴里出来咋就那么个味儿,从此家娃从温暖变成了一种贬义的冰凉,一度谁当面叫西安人家娃,西安人就跟他急,西安人不土见过世面,祖上也是三朝贵族,即使没落我们內心也是穿着长衬的那位,看如今西安话成了一种娱乐舞台上的常客,喜客,那么多听着过隐的西安调子把手掌都拍红了,家娃们不土,家娃人时尚,流行,时代,那是西安风,从上古吹来的长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