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条拥抱现实的大原则,今天分享最后的三条小原则,分别是:
1.8 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
1.9 接受结果
1.10 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
A.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B.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机器。
C.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D.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
E.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
F.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
G.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困难,所以你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以及全部证据。
H.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这三条小原则中让我印象深刻并给予启发的有几点:
一、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
书中是这样写的:在认识到自然进化带来的更高层面的结果后,我开始发现,如果人们过度重视决策的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他们就很难实现目标。
乍一看有点绕得慌,简单地说就是,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相当于我们最想要实现的那个目标,直接结果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或者代价,或者享受。
拿跑步来举例子,假如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瘦身,那这个瘦身就相当于后续结果,再后续结果就是瘦身成功后来带的一系列美好的改变。那很明显,直接结果就是跑步的痛苦和付出的时间。如果我们总把眼光放在痛苦上,就很容易打退堂鼓,无法完成我们的终极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聚焦于我们最想实现的那个结果,然后忽视或者调整自己来面对直接结果。
二、更高层次的思考
达利欧说:我把这种超越自己和其他人并客观地俯视处境的能力,称为更高层次的思考。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有从事务中抽离出来旁观自己和他人,并能看清问题,看清现实的能力。这需要定力和智慧。
三、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先插入一张书中的图片
先简单解释下原图:
目标就是我们做事的目标,机器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方式,包括设计(必须做的事情)和人(由谁来做这些必须做的事情),人包括你和帮助你的人。结果就是我们行动后的结果,需要与目标进行对比和反馈,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
这张图片我进行了标注,上面的那个设计者是1号自己,下面机器中的人是3号自己。
”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这句话意思就是,1号自己要能同时区别1号自己和2号自己,这是两个不同的身份。1号自己可以对2号自己进行管理,要客观看待2号自己,不高看自己,也不让自己承担不应承担的任务。
达利欧说,我们要能够看到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区别,并且看到成为1号自己比成为2号自己重要得多,这种转换意味着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也就是说,1号自己是负责方向性的决策,2号自己是执行者,如果我们只看到2号自己,那生活中就充满了没有方向性的情感体验,随波逐流。
四、面对自身缺点,你有4中选择:
1.你可以否认缺点(大多数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改变能力)。
3.你可以承认缺点并绕过缺点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针对这四点,我们可以对镜自照。第三种选择,承认缺点的同时努力想办法绕过去,是最容易、通常也最可行的道路,但这是走的人最少的路。第二和第四种选择对自我的要求比较高,要能保持客观的同时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也要非常了解自己。
五、大多数人缺乏勇气克服自身缺点,也很难做出积极的改变,总结为以下5项抉择:
1.不要混淆你的愿望和事实。
2.不要为自身形象担心,只需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
3.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再后续的结果。
4.不要让痛苦妨碍进步。
5.不要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任何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关于生活原则之一,我用了6篇文章分享,想这样慢慢地细细地精读一本书,感觉还不错,经常会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当下我在生活中进行的事情,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这种认识能让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继续向前。
可能很多人对这些原则不以为然,他们基本属于最最底层的常识,很多人听过太多遍。可是,正如芒格在年会上所说:他所创造的奇迹,是因为他始终对基本的道和健全的常识孜孜以求。我们在说某个人有常识的时候,其实是说,他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而这些常识,造就了这些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业。
如果我们也对人生还有不懈的追求,不妨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这些所谓的“常识”,精进自己。
明天将开始分享生活原则的第二条: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期待和你一起重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