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周末的闲暇中无意间读了一篇孩子向我推荐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百年前的日记》,文中讲述的是百年前先贤年轻时,到底在干什么?
文中这样描述道,文学大师鲁迅喜爱美食经常探店,闲暇时跑遍北京大大小小饭馆和小吃铺,用现在话讲那就是热门美食博主。
小说家张爱玲喜欢买买买,领了第一笔稿费,毫不犹豫的去买女性最迷恋的唇膏。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特别喜欢听戏,文章中坦言赶上自己喜爱的历史剧目,宁愿翘课也要去观看。
还有丰子恺、季羡林、陈寅恪、沈从文等等诸多行业大家,都有着我们所熟知的伟岸形象,同时也有着闹中取静、返朴归真般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众情怀。
其实,鲁迅去了广和居、便宜坊、南味斋;但也能看到偏爱美食的他带病坚守在书局进行文学创作。鲁迅先生却幽默的调侃道“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历史学家顾颉刚年轻时不惜翘课去看戏,但他却在历史戏剧中汲取故事里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格局。
百年前的日记,见证了他们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不辞辛劳,四处探寻。有的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有的深入民间,传播革命的火种。日记里记录着他们求学的艰辛、斗争的挫折,但更多的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所以由此可见我们知道自己和先贤大家们之间的差距,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赋予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家国天下。
观往昔、启未来,他们之所以能被记住,不是因为茶余饭后的那些故事,也不仅仅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更是因为他们在最好的年纪里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那一腔热血。文中所述内容可能略显直白,但这恰恰告诉我们一个朴素而真实的道理,那就是“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契机,而不必再向百年前的先辈们,在黑暗中摸索,在乱世中挣扎。
我们会感叹青春如此短暂,但在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将永远年轻,我们将永远践行自己的誓言。就像苏轼诗中所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