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嘉十五岁参军,此后一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在汉惠帝时出任淮阳太守;汉文帝即位后,对凡是跟随汉高祖的功臣进行嘉奖,申屠嘉被授封关内侯,不久又升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相;公元前162年,张苍罢相,申屠嘉接任丞相一职,封故安侯。
本来汉文帝内心的最佳丞相人选并不是申屠嘉,而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窦广国颇有才能且为人谦虚,但是外戚的身份有时候是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阻碍。吕氏之乱犹在眼前,汉文帝有所顾虑,同时也害怕群臣有说法,所以只能从高祖时期的功臣中选择。当时陈平、周勃、灌婴等重臣皆已去世,剩下的也大多是老的老、病的病,只有申屠嘉尚算年轻,而且在副相位子上干了很多年,资格够老,经验也足,这才授任申屠嘉为丞相。
到了景帝时期,申屠嘉已经是历经三朝的元老加丞相。而晁错在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做太子时,就随侍左右,晁错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总管太子府大小事宜,深得刘启信任。刘启即位后,就破格提拔晁错为内史,很快又升任御史大夫,位列公卿。申屠嘉做了很多年才干到御史大夫,然后等到张苍罢相,他才顶替上来;而反观晁错,仕途犹如坐火箭一般上升,顺利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晁错不仅运气好,才华也是出类拔萃。汉景帝经常召见晁错,议论国家大事,晁错也不断给景帝出谋划策;汉景帝对晁错几乎言听计从,许多法令都是经由晁错修订后颁发的。
汉景帝如此信赖晁错,申屠嘉这个丞相被边缘化,不由得对晁错心生嫉恨。不久,申屠嘉就抓住了晁错的小辫子,想借此机会一举除掉晁错。
晁错所在的内史府大门本是朝东,晁错嫌出入不便,所以凿开了内史府南面的一堵墙,开了一个南门,但他凿开的这堵墙恰恰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类似这种墙面是不能擅动的,属于忤逆祖宗,论罪当斩。汉景帝时期发生过两次类似事件,一件是晁错,另一件是废掉的太子刘荣,刘荣因为这件事被抓捕入狱,后来在狱中自杀了。申屠嘉听说了此事后,认为胜券在握,这次必将诛杀晁错。
申屠嘉是什么人?据《史记》记载:刚正不阿,执法如山,门不受私谒。汉文帝时期,有一个名叫邓通的佞臣颇受汉文帝宠幸,仗着汉文帝撑腰,平日里神色倨傲,有一次邓通在朝堂上碰见申屠嘉,未尽下臣的礼节。申屠嘉向汉文帝说道:“陛下喜欢自己的宠臣,多赏赐他就是了,但是朝堂上的礼节不可不严肃!”下朝回到相府后,申屠嘉下令“召见”邓通,还特意交代如果违抗就当场斩杀。邓通得知消息后,自然知道其中诡谲,惊惧不已,连忙进宫向汉文帝哭诉。最后是邓通到相府给申屠嘉赔罪,再加上汉文帝亲自求情,邓通才得以逃过一劫。一个连皇帝宠臣都敢杀的人,这次估计够晁错喝一壶了。
晁错的消息也很灵通,事先听到风声,连夜入宫,求见汉景帝,一如当年邓通,声泪俱下的哭诉认罪,汉景帝闻言自然是选择原谅他。
第二天早朝,申屠嘉以外墙一事奏请诛杀晁错,汉景帝声色俱厉替晁错辩护:“晁错所凿的墙,只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围短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不能算毁坏宗庙。”申屠嘉闻言不禁想起邓通事件,知道争论无果,没再说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退朝后,申屠嘉咬牙切齿地对好友袁盎说道:“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再向皇上报告。”回到相府后,申屠嘉越想越气,悲愤之下,竟然口喷鲜血而亡。申屠嘉的死不仅是因为汉景帝包庇晁错,也是因为个性过于刚直,并且没有容人爱才之心,最终导致个人命运的悲剧。
袁盎素来与晁错不和,好友申屠嘉死后,袁盎对晁错更是恨之入骨。后来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袁盎借此蛊惑汉景帝诱杀了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