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分钟教育写作技能培训就要开始了。
1.我已经有了什么?
坚持输入和输出。
2.问题是什么?
质量不高,需要大量的练习。
3.方式也是对的。
一群人一起走,买的有导师的课。
4.今天我应该知道写什么,还是要做到些什么,应该是做到。知道、得到、做到。
开始吧。
一
创始人童喜喜老师的开篇言我想到了什么,准备做到什么?
其实每个人分享的都是个人成长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理念,对于其他人来说大多是不能借来即用的。但为什么还要听这些讲座,是为了触发隐藏在自己内心的一些机关。
听了童喜喜的介绍,我坚定了新的信心:1我也要形成自己的成长或教育教学及带娃的经验,并分享出去。2积极参与征文。
朱永新老师的分享带给我启发:
1)时间。
合理利用时间,早上半小时,三年就可以完成一本书。
我的写作时间并没有规划的很好,假期逮着时间就写把其他的事情都忽略了。上班期间会利用上完课后的课间时间,书写课后反思。
其实无论一天有多少事,但抽出半个小时关于某一专题写一篇输出,还是可以的。
我现在每天写海拔30分钟、学科阅读输入输出30分钟、专业技能输入输出30分钟、还有每天的英语早读30分钟,两个小时的时间,从早上5:00起床,到6:30可以完成海拔、专业技能、和早读这三项内容,7:00前吃饭,另外一篇结合课堂情况,就放到课后。
在这样梳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的时间问题出现在抓狂上,并没有理性对待,静下来,拜托情绪,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2)如何写一本书。
要想写的精彩就要活的精彩。书写是生命的一种工具,可以帮助生命更加精彩。在精彩之上要选择好主题。如果从我家孩子小时候,我就开始书写,每天坚持记录,估计今天也是厚厚的一摞子里,就像女儿的画本,已经7本了。
从此海拔的内容就应该分成两部分了,育儿和教学。
工作文章主要是对对自己的课堂、课程的记录、研究和反思。
朱老师还说:“言辞无误在于平常的练习,有一颗会观察的心,并随时的记录与反思。”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要改两三遍,放置十多天,在提交时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放空心态再次审视自己,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接地气。
出声的朗读也是很好的校对方法。
首先让书写及书写的内容感动自己。
在游泳在学会游泳,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童老师的分享
一
第一个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第一笔稿费通过“春雷计划”寄给了一个湖北的孩子,收到了回信中有这样的言语:“你寄来的钱我收到了,但我仍然没有上学,因为钱被爸爸用来买农资了。”
童老师的故事已经感动了他自己,并感动着我(其中的一个听众)。
但我想知道她的这些写作的能量来自于哪里,不是简单的坚持吧?
十万字的书用六天时间完成。她的生命里到底有什么?就像我喜欢阅读、喜欢文学一样,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对我的影响,他每次外出打工回来都会给我讲外面的世界(也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大城市美好的回味),使我的一生中都被对美好世界向往牵引着。
童老师的分享自己内在的潜能,来自于小时候遇到的“读写”活动,但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好像也只有她自己真正热爱了写作。那就是因为家里没有娱乐媒体,就让自己投入到大量的书籍阅读里。不过整个分享,我捕捉的是童老师的一颗童心。听着她的分享也把我带入了很喜欢很喜欢小朋友的氛围中,那么天真好玩。还好,我还有个刚满十岁的孩子,稚气未脱,有机会和他一起“童”,当然还有生活工作中随处可遇到的孩子。感谢生活吧!
童老师分享的内容全部来自真实的生活感受。
中国之大,大的让人绝望,一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太小了。
首先你幸福,你就可以带给身边的人幸福,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父母等等,
也谢谢你,让我们一起努力,温柔的声音却有穿透的力量,太治愈了,在这种声音里陶醉,久久不愿离去,即使离去也沾满了一身的仙气。谢谢你,让我们一起努力!
二
教师说写的方法
教师说写的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怎么写才高效的问题”。
教师说写第一点:轻情绪,重事实。
重事实就是面对所发生的事情,真正去分析、去思考,这样才能从立体的生活转化为理性的归纳,而脱离一时之间情绪的控制,才可能有真实的记录。
我的感想:生活和学习也就真的这么有意思,最近两天我频繁思考接触“理性”这个词,是我自育的结果,是生命中即将发生的一个转折。我将在育儿、教学、处理问题上更加的理性。最直接的指导就是“海拔”内容从而提升它的意义,终于摸索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那里了。
把容易动荡的情绪沉淀为一种稳定的情感。
教师说写第二点:有记录,有生活。
第一,把自己日常所需记录的,分为人和事两大类。
第二,在每一个类别之下,都给自己梳理出几条特别需要记录的点。
我的感想:太棒了,统筹生活、统筹时间,原来还可以统筹写作。
怎么梳理?
特别要记录的是那几个人?我的两个孩子和我自己,还有我的爸爸,我的个别学生。不是很多,很好理。
特别要记录那些事?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孩子和家人之间发生的事,孩子和我之间发生的事,孩子和他自己发生的事。
长期的积累是最好的保障。
“思维也只有不断的打磨,一个人的思维才会从深度、广度还有速度上,越来越趋向理想的境界。”
我的感想:我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高段和中学低段,我要带领的是思维的训练。其实也就真正的锻炼一两次,就会找到路子。
教师说写第三点:少流水,多积木。
我的感想:也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统筹方法,是我特别需要的。分模块,记事记人。教育叙事、育儿叙事、自我成长。
“对于自己讨厌的事情如何处理,才是一个人的智慧所在。”
总归到底,凡事都需要多练习。
教师说写第四点:关键词,常写信。
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句话:“我用一辈子备这一节课”。每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才可以在和孩子们相处时更加的高效。
养成给自己写信的习惯。为什么?写信是一种转化写作的视角,可以减少情绪化,是对自我生活的反省反思。
从而促进自己。
11:14下课了,我刚好也梳理完了,当然有些潦草,启发和感想是我最大的收获。首先要把这放在个人成长的专题里。其次要借助于这次所获,分享在我对如何写教育叙事的思考里。
以后的书写从感性向理性转变,而且要反复的形式化训练,是一种历练,做好准备,排除心理障碍。
童喜喜老师的思维逻辑非常棒,办事真的称得上有条不紊,怎么做,怎么做?一点点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