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控制想法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第6章 控制想法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20191016《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科里·帕特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为摘抄   ✩为评论]

○ 情绪并非无中生有

我们首先要做出两个大胆和鲜为人知的声明:

声明一:情绪并不是笼罩在你周身的一层薄雾,它们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词地指责别人,实际上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是你让自己感到害怕、烦恼或气愤。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

声明二:产生负面情绪后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也就是说,在出现强烈情绪时,如果你无法驾驭它,就会成为它的俘虏。

✩有了情绪怎么办?

○普通对话者会意识到,如果自己无法控制情绪,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于是,他们努力尝试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假装自己没有情绪化。

○这些极力压抑情绪的人在关键对话中遇到无法妥协的问题时,所有郁积在心中的负面感受便会宣泄而出。他们会满面乌云地板着脸或是毫不留情地挖苦对方,让对话陷入停滞的泥潭。

○或者,如果压抑的是恐惧情绪,他们则会一言不发,拒绝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对话变得毫无意义。

○无论是哪种情况,压抑情绪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它们早晚会从你的心底悄无声息地蔓延出来,以极具破坏力的方式体现到对话当中。可以说,这种做法就是隐藏的对话杀手。

✩有了情绪怎么办?

○对话高手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他们既不会成为情绪的俘虏,也不会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此相反,他们会驾驭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也就是说,在出现强烈情绪时,他们会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可以做到选择情绪,进而有机会选择可能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方式。

✩情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感受是由你的想法创造的

○事实证明,在他人的行为和我们的感受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的存在是因为,行为本身无法也不会造成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10个人面对完全相同的情况才会有10种不同的情绪反应。

○那么这个中介环节是什么呢?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观察到对方行为之后,产生某种情绪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或情节。

○换句话说,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我们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是好是坏?然后,在这些想法或情节的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

✩行为方式模型

○如果用图形来体现,整个过程如图所示。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行为方式模型,因为它解释了情绪、想法和体验是如何导致我们出现特定行为的。

○大家会注意到,这个模型中添加了“主观臆断”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观察事实,然后在脑中构思情节,接下来才产生感受。

○虽然这样显得复杂了一点,但好处是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希望。因为有能力主观臆断的是且仅是我们自己,这就表明,如果能构思不同的情节,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有办法控制内心产生的想法(通过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读等方式),我们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进一步掌控整个关键对话的表现。

○我们的想法

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威廉·莎士比亚

○想法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基础。它是我们对事实做出的解释,说明我们看到和听到的现象,是我们用来说明原因、方式和目的的依据。

○在大脑构思想法或情节时,我们的身体会马上做出相应的感受或情绪反应。

✩构建想法有多快?

○主观臆断过程转瞬之间即可完成。当我们认为情况出现危机时,马上会在大脑中形成想法,速度快得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发生过这个过程。

○如果你不相信,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每次遇到别人的嘲笑都会感到愤怒。如果答案是有时愤怒有时并不愤怒,这就说明你的反应并不是条件反射行为,而是在嘲笑行为和你的感受之间有一个控制站,是它决定了你做出不同的反应。

○换句话说,这个中转站就是你的主观臆断过程,你构思了一个想法,尽管你不记得这个转瞬即逝的过程,但却对这个想法深信不疑。

○一系列事实片段的组合会让我们形成无数的想法。这就说明为什么同样的事实会让人产生千百种不同的解释。

○只要控制了想法的构思,我们就可以免受它的影响了。

✩怎么控制想法的构思?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四步法分析自己的行为方式

○ 1.关注你的行为表现

○当错误的想法迫使你采取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时,你应当停下脚步,想想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行为的。比如,把你的行为拍摄下来在电视上播放,别人会怎么看你的表现?

○2.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发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情绪要比你想象的难得多。实际上,很多人根本对情绪一无所知。当你询问他们的感受时,他们只会用“糟糕”、“生气”或“害怕”等字眼形容。如果这些表达做出了准确的描述还好,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

○例如,人们说自己感到气愤,可实际上他们的真正感受是尴尬外加几分诧异;遇到侵犯时人们说自己感到伤心难过,可实际上他们感受到的是受到羞辱和欺骗。

○有人说生活又不是单词比赛,搞那么多不同表达有用吗?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准确表达的确非常有用。

○了解真实感受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了解问题出现的经过和原因。比如,如果你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尴尬和诧异,而不是简单的“气愤”,这样肯定能更好地理解你在脑中形成了怎样的主观臆断。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质疑你的感受和想法。确定真实感受之后,你应当停下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感受是否正确?也就是说,你主观臆断的想法是否正确?

○要想控制自己的感受,第一步是破除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即我们产生的是唯一正确的感受。这是最难的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质疑感受,我们才能做到质疑想法。

○我们拒绝相信不假思索的想法是正确的想法,而是敢于质疑自己的情绪(情绪是真实的),以及情绪背后的想法(想法可能只是对事实诸多判断中的一种)是否是准确的。

✩为什么我们会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

○有时候,无法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你把它们当做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形成想法的转瞬之间,由于对这个过程太过关注,你会误以为自己的想法便是事实情况。虽然看起来和事实差不多,但想法毕竟不是事实,这样做等于混淆了主观结论和客观条件之间的区别。

○4.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通过关注行为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

○你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来测试想法是否准确:我所说的事实有没有可以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做依据?

○例如,在玛利亚的案例中,实际上路易“完成了95%的演示,几乎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是准确、客观和不容置疑的,是每个与会者观察到的相同的事实。但是,玛利亚所说的“他不信任我”只是一个判断,并非事实情况。这句话只能说明她的看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

○留意三种常见的“小聪明”

○在为错误行为辩护或是面对严重后果为自己摆脱干系时,我们经常使用三种方式进行主观臆断。

○这些想法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面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更糟糕的是,当我们的错误行为会带来可怕结果时,这些想法仍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1)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第一种小聪明是受害者想法。顾名思义,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

可以说,此类想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总之,别人总是做出错误或愚蠢的举动,结果让我们成为代罪羔羊。

○2)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在虚构这种想法时,我们会把理智而正常的人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我们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邪恶目的,然后“正义凛然”地告诉每一个人,仿佛自己就是救世主一样。

虚构这种想法不但能让我们堂而皇之地指责问题是对方造成的,而且能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坏蛋”为所欲为。可不是嘛,既然对方是傻瓜蠢蛋,羞辱谩骂他们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如果他们是具有正常思维能力和心理感受能力的人,我们肯定要小心谨慎地应对了。

在受害者想法中,我们会夸大自己的无辜;在大反派想法中,我们会过度强调对方的错误或愚蠢之处。我们的目光只盯着他们最邪恶的动机和最差劲的能力表现,完全忽略他们身上任何善良中立的意图和突出的表现。

当自己犯错时,我们会炮制受害者想法,表明自己的意图是单纯善良的,顶多是好心办坏事而已。与此相反,当对方伤害了我们或是给我们制造了麻烦时,我们会抛出大反派想法,虚构他们的邪恶目的,夸大他们的错误表现。

○3)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

最后一种错误想法是无助者想法。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做出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得有所帮助。

如果说受害者和大反派想法是在为我们做过的事寻找借口,那无助者想法可以说是在为我们消极面对问题的行为寻找借口。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错误想法?

○我们绝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离谱的念头,这些想法可满足三个重要目的。

○它们符合实际情况。有时候我们虚构的这些想法是准确的,对方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我们的确是无辜的受害者,或是的确无力改变问题的现状。可以说,这些情况确实会发生。虽然并不常见,但还是会出现。

○它们能让我们摆脱困境。通常情况下,当我们需要逃避责任的借口时,往往不再寻找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是采用这些小聪明式想法。这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也存在部分责任。对方不一定完全邪恶、错误,我们不一定完全善良、正确,事实是双方都有责任,共同造成了问题的出现。但是,如果能把对方描述成错误的,把自己描述成正确的,那我们就能轻松摆脱困境。而且,把对方描述成怪物之后,我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对他们进行羞辱和谩骂。

○它们能为我们的言行不一提供借口。

✩为什么别人会说我”言行不一”?

○当我们故意做出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这种表现即言行不一。做出这种表现之后,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坦率承认错误,二是百般寻找借口。如果我们不愿承认错误,就必然会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言行不一的行为经常都是小事,小的甚至会让我们意识不到自己会为它们寻找借口。像这样的情况包括:

·你觉得应该帮助某人而没有帮。

·你觉得应该道歉但没有道歉。

·你觉得应该熬夜完成任务,但却提前回家了。

·你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然后期望别人不会检查你是否实现了承诺。

·你觉得应该和某人谈谈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没有谈。

·你没有完成分内的任务,觉得应该主动承认,但看到其他人都闭口不言,于是也保持沉默。

·你觉得应该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但总是表现出抵触情绪。

·你发现某人的方案中存在问题,觉得应该指出但没有这样做。

·你没有及时完成任务,觉得应该告诉其他人但没有告诉。

·你知道同事需要自己手中的资料,但没有向对方提供。

○诸如此类的言行不一都会导致我们去寻找小聪明。

○当我们想要寻找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时,便会在大脑中虚构错误的想法。

○改变主观臆断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些想法。

✩怎样消除这些错误的想法?

○暂停交流,努力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

○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

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

要想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面对事实,让你意识到或许自己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你并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你一定怀有险恶的行为动机,或许你的错误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但不管怎样说,你多少还是有责任的。

例如,你的同事总是把难做和无聊的任务丢给你去做,你经常向亲友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被人利用。但是,你没有提到的事实是,每次老板夸你勇于承担重任时,你都乐得合不拢嘴。你对同事什么都没提起过,最多只是暗示过几次。

要想改变错误想法,第一步是在你的描述中添加重要的事实。通过分析自己的责任,你可以意识到你对问题的认识有多偏颇,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忽略自身错误,夸大对方错误的。

○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

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对他们肆意诽谤,你应当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并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寻找借口。如果他们的确有错,我们可以以后找机会解决。学会把对方当做正常人对待,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变错误想法。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希望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你应当进一步问自己: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你该怎么办呢?

你应当公开、诚恳、有效地和对方讨论问题,而不是肆意抨击对方,为自己寻找借口。当你不再把自己视为无助者时,就可以积极承担对话责任,而不是一味抱怨问题了。


本章小结——控制想法

○如果强烈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试试下面的方法

○行为方式回顾

1)关注你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

·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2)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学会准确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的可能解释。

·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4)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的区别。

·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注意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尤其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改变主观臆断

你应当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