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著名小说《倾城之恋》于1943年出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也可以说是一段并不美好的爱情。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为数不多的真心,被两人彼此间的算计和现实冲击得粉碎。想着张爱玲对感情真是苛刻到可怕,笔下鲜有终成眷属的,《倾城》里她似乎网开了一面,给了范柳原和白流苏一个世俗的好结局。然而,这样的圆满代价惨重——一座城轰然倒塌后,方成就了爱情。看似拥有了圆满的结局,但真的是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我认为不是。
我看到的所谓“倾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相貌或仪态而产生的忘忽一切的爱情,而是成为了表述香港这座城市沦陷的状态的词语。两人相爱吗?其实未必那么纯粹,范柳原最开始也不过是把白流苏当做一个情妇,如果有那么一点心动也是因为白流苏的美,而白流苏从一开始就带着跟家里赌气的成分想要逃离她的家庭,她知道自己对于范柳原也不过是一个情妇,却希望能有一个长期的饭票,能和范柳原结婚。虽然在最后范柳原娶了她,和她成了一对在战乱中不离不弃的眷侣,但我却无法忽略张爱玲在小说最后补的那一笔:“娶了白流苏,和范柳原调情的对象就换了别人,就像是下一个白流苏,可是范柳原又让她知道,范家太太的位置只能是白流苏稳坐。”
张爱玲在此书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其一,善于用象征的手法。“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简短的一段话揭示出了上海城内的传统封建势力与现实严重脱节,悲哀的、死气沉沉的、没有一丝鲜活之气的生命必定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其次,善于用人的行为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四爷凝神听著,果然三爷三奶奶四奶奶一路嚷上楼来,急切间不知他们说些什么。” 和“四爷放下胡琴往房里走,问道:‘是谁来给的信?’三爷道:‘徐太太。’说着,回过头用扇子去撵三奶奶道:‘ 你别跟上来凑热闹呀!徐太太还在楼底下呢,她胖,怕爬楼。你还不去陪陪她!’”中,四爷的一连串动作,体现出了他爱管闲事,以玩弄是非为乐,但又怯懦胆小的性格,也暗示了他地位低微,凡事他都不能置喙。第三,读完全篇不难发现张爱玲也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来完结此作品。小说开头结尾皆是“胡琴咿咿呀呀拉着”,这也体现出其实全文都带着苍凉、悲伤的基调。
当然,在本篇小说中,也有许多其他的写作手法,如对人物心理活动、环境的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
在她的笔下婚姻是双方权衡利益下的交易,在这场交易中,经济利益当然是主角,爱情婚姻成了女性谋生的工具。《倾城之恋》是现实的,更是悲凉的。她揭示了爱情只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说明了没有经济地位的平等,爱情也将是花瓶,一碰即碎。
张爱玲精妙的文字,使得她能在逼仄的格局里细致地写出繁复的花样,将人物与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做工极为精致,经得起无情的放大和刁钻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