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那是举无世的经典建筑,不仅很宏大,同时还很漂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是居住在这个地方,而所有的故事也都发现在这里;
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园林建筑,那就是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而他的这座花园式的园林,也正是从曹家所购置。
袁枚也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美食家等等,一生也是放荡不羁,活得极为洒脱,为此还写过了无数的经典诗作,特别是一首《苔》,更是写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告诉了世人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即使是很渺小,那也应该要活得轰轰烈烈。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清朝的诗人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诗歌经过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几个时期的发展,早已是深入人心。
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这也就使得清朝的诗人他们难以突破。
唯有另辟蹊径,很显然袁枚是比较成功。
袁枚不仅把诗写得很抒情,同时还充满了哲理。
使得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到诗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对于人生的解读。
袁枚有一首诗叫《十二月十五夜》。
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也是描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唯美;
而他在创作这首诗时,也正是由于在夜间看到外面下起了雪。
于是信手拈来之间,成就了这么一首经典之作,短短的几句,却是写出了不一样的雪中美景。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
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
月照一天雪。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
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
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
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
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
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
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映雪赏月,虽然冷,但不孤寂难耐,也没有自怨自艾的情绪,而是独属诗人的创造,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
诗人袁枚写这首诗时已经61岁了,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所以这首《十二月十五夜》写的也很随意。
看似很普通,也很是平淡,但是写得又是极为有唯美,只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美得犹如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