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发现,朋友圈的动态变得越来越少,偶尔有人更新,多数还是各种广告,应有尽有。有时候想,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因为,他们才是最懂的坚持的人,此处应该有掌声。
在2014年下半年的一个上午,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传送一些资料,去找一个女生朋友加微信,她说了一句:“我没有微信的,要不你就发我QQ吧”,她说的波澜不惊,而我的内心却是惊涛骇浪,在全民都粉微信的时代里,还有人不玩微信?这是多么神奇的“物种”。然而她真诚的表情告诉我,她没有说谎,我也迅速的传送完资料离开。与她,自始至终保持和手机和短信联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3年后的今天,当微信朋友圈开始增设如“三天内可见”“半年内可见”等功能后,当一个人可以选择朋友圈发送的内容只对想让他看见的人开放之后,原本相对开放的交流平台变得更为隐私,甚至到了最后,朋友圈半年不更新成为常态,我甚至有些想要祭奠那段朋友圈自由开放的“光辉岁月”了,然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细思之下,反而有了几分坦然,一如数年前在社交圈中红火的校内网,后演化为“校内网2.0”时代——人人网,但凡接触过网络的人,几乎都玩过它,而且最为神奇的地方是,人人网,真的可以找到你想要找的人,甚至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都在人人网上“失而复得”,但结果呢?微信的兴起,微博的复兴,各类社交平台的勃兴,迅速取而代之,真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的竞争在时代大潮中激烈的进行着,但这样的热闹还会持续多久,时间会给我们最确切的答案。
但再热闹的剧情也需要一颗安定的人去欣赏,去品鉴,如若没有定力,很可能在网络掀起的一波波浪潮中迷失自我,被海浪裹挟的永远是浮萍,而不是岸边的磐石,所以如何在这聒噪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定海神针”,以面对无论多大的风浪,是一个人最该考量的事情。
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一块磐石,说的简单,做到却很难。现实的诱惑被网络无形放大后直推到你的眼前,如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着打底般敲打着一颗本不安分的心,不知不觉便被工作,生活,现实牵着鼻子走,直到完全在这世界迷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读书学习成为每个人口头上都会嘚吧几句的名词,而大家也确实在自己构建的学习体系中迅速的成长着。人类现如今的成长速度以及财富积累的速度已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可这样快速成长的同时,人们也会被深深的焦虑感包围,大到成年人,小到由父母的情绪所波及的孩子,都被焦虑这一张大网笼罩着,以至于“揠苗助长”不再是个例,而如你不“揠苗助长”反而成为特例,不止这样的焦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未来会怎样,我不敢想,也想不到,头脑中勾画不出那种场景。
当前进的速度太快时,不妨试试踩踩刹车,从这快车中走将出来,将双脚放在大地上,体会一下大地母亲能够给予我们的“踏实”感。我们很少去想“踏实”的真实含义,它就是我们的双脚铿锵有力的踩在大地上,而大地给我们的那种沉稳,是任何财富都取代不了的。而能够让精神不浮,沉稳的在一个领域内生根发芽,我的办法是慢阅读。
“慢阅读”是相较于“快阅读”而言的。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我会订购一些视频课,会定期收听一些节目,也会通过罗列一本书的架构,提取内容要点等方式来阅读这本书,这样的阅读,在一周内,可能可以完成数本,很多阅读者把这样的阅读内容称为“快餐式”阅读,不可否认,其中的干货着实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可长久吃快餐,是省事,但满足不了身体营养的需要。
更好的精神的调养,需要慢阅读。
这是一种不带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强迫形式的纯粹出于自己兴趣爱好的阅读。我自己有囤书收藏书的爱好,从早些年的各类书都买,到现在只买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其中皮质封面和布面的书会多一点,阅读时,双手在这些书的封面摩挲,那种感觉像是一种对话,聆听来自另一个灵魂的声音,这个声音,或许来自另外一个国度,或者来自千年之外的朝代。也是这些自己精心挑选的书,让人会一遍一遍翻来覆去的读,直到读出其中真昧,才肯罢休,在工作之余,一张桌,一把椅子,一本书,岁月静好,任蹉跎。
身边的老朋友们常常告诫我说,读书一定要读经典,它们是经过岁月淘沙历炼下来的珍品,更能让人的生命汲取一定的营养,从而变得更为丰盈。而越是经典的书籍,越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的去读,慢慢的去品,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其中的的清香,只有懂得人才会品尝出它最真实的味道。
慢阅读的意境,在慢,在阅读。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去读一本书了,如果喜欢读书却没有动力,加入我们的慢阅读吧,定期推荐好书,您可以随时在后台留言,要求推荐书目,我们会及时为你推荐,无论你需要的是儿童阅读读物,还是职场管理图书,还是历史哲学,还是文学经典,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