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之后,有人问:“你们学校考得怎么样?”我实话实说:“我觉得考得挺好的,以学校目前的生源,600分以上能上10多个,好几个班都是百分之百的升学率,二本上线率达到83.4%,能让600多个家庭沉浸在孩子上大学的喜悦中,我觉得真的很不错。”中考选拔时与那些名校成绩上差了那么一大截。但是通过在学校三年的学习,他们也取得了这样优异的成绩,我觉得这是他们的骄傲,也是老师们付出的辛苦之后的非凡收获。
不过许多人还是认为:“还是不行啊,没状元,越来越不行了。”
无语凝噎。
“状元”真的是那么重要吗?这并不是酸葡萄心理。当教育变成了功利的角斗场,学校间要通过贬低对方,甚至用金钱等手段去做生源的竞争时,教育似乎就失去了原有的纯洁性了。
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的孩子只是一名智力中等的学生,我是会选择出了“状元”的学校,还是会选择升学率和老师关注度较高的学校?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某个阶段获得“第一名”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但是中国人是不是太重视这个“第一”了?奥运会得了金牌和得了银牌待遇不能同日而语;高考得“状元”之后媒体大肆报道;申请国外大学也要看“排名”是怎么样,排名在第一的和排名在第二的,就认为“第一”就是比“第二”要好;国内的高校也为了“第一”还是“第二”争得头破血流。“
第一”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看不出来“第一名”的学生和“第十名”的学生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也许就是一道牛顿第二定律的选择题对与错的区别,可是到了社会上,牛二定律与我们的生活有几毛钱的关系?
成绩、分数、数字可以用名次来排定,那么其它的呢?一枝花朵如何来评定它是不是“第一”?哦,对了,有些地方是会评选“花王”的,大概直径越大获胜的可能性会越大,但直径越大,就能够证明它最美、最香、最让人喜欢吗?一个学生成绩在某个阶段最好,是不是就能证明他的性格最完美、将来的成就最辉煌、待人处事最优秀?
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一定不会逼着他考“第一”,也不会让他“比别的孩子都强”,他只需要付出自己能力内能够做到的努力,能够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这就是“第一”。
一个正常的国度,是不会把目光都集中在“第一”“状元”上面的,金字塔塔尖是众人仰望的,因此它不再需要过多的关注,而金字塔的底座才是让它保持坚实的基础。
教育不仅仅是多少个状元,多少个北大、清华。
普惠的教育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在回首时能自豪的说:“我们学校出过10位诗人,8位小说家,7位科学家,6位冒险家,5位商界精英,4位政治家,3位艺术家,2位教育家,还有1位幻想家。还有数不清的尽职尽责的片警小赵,理发店师傅小孙,按摩师小李……,最重要的是我们学校走出过无数位热爱生活、情趣丰富、人格健全的普通人。他们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他们才是社会构架的坚实底座,才是我们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所以,不要纠结于是否有状元,是否能够成为状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努力。人的能力有差异,对一个个体而言,只要他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吧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那他也是成功的。
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