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作者 柴林林
秋天,总是洋溢着温暖和安然,斑斓的色彩、高远的天空、恣意的暖阳、舒适的气温,还有枝头摇曳的收获在望,所有这些,都不免令人心生些许感动和向往,禁不住拥抱它、融入它。
梭庄,早有耳闻,因它的古老、因它的悠远、因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而遥远的传说。更因它特别的名字,据康熙《章丘县志》载:“去邑十里而近,有梭山焉。山形如梭,民依山成村,曰‘梭庄’。”
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梭庄,是济南市唯一入选的村子,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早在2011年获授“山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也是当年唯一入选的。这次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可谓实至名归。
今天有幸随《章丘故事》,在美丽的秋日,走近它,领略它,感受它。
下车便见元音楼矗立于阳光之下,全石结构,环环相扣,四角飞檐,中间尖顶,古朴典雅,看着它被岁月侵蚀的模样,看着刻在它两边石柱上的对联和“元音楼”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思虑万千。古钟虽已不在,仿佛耳边依稀萦绕莘莘学子祈福的钟声袅袅。
稍靠南一二十米的一条南北向石板路幽静细长,石板硕大坚实,其中两块长方形的石板上赫然两只大大的足印,这两只蕴含着李氏先人殿试传说的“神仙脚印”,今天已成为人们祈求出行平安的寄托,出行前,双脚在大脚印上踩一踩,便是一路平安。
东边不远处就是久负盛名的文昌阁。它始建于嘉靖年间,历经岁月,依然傲立于此。阁门精石拱悬,坚固异常,沿窄窄的石阶而上,阁顶豁然开朗,大大的平台四四方方,极目四望,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东侧一处雕刻精美的灰砖影壁,阳光下,姿态怡然,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岁月记忆,诉说着历史沧桑。
站在阁顶,500年历史的药王殿顶触手可及,药王殿现存大殿一间,保存完好,建筑极具特色,巻棚样式的殿顶华丽飘逸,墙体高浮雕图案,精美细腻,步入其中,悠远、深邃,恍若隔世。
行走在村里安静的街巷,惬意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厚重的人文气息,房屋基石竟也是石刻碑文,处处都是历史的印记。树影斑驳了脚下的石板小道,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草含笑,抬头瞥见房顶俏皮的葫芦在阳光里探头探脑,门楼前空地上,还有晾晒的玉米,金灿灿彰显着丰收的喜悦。
拐弯处,一座贴着鲜红楹联的结构复杂、雕砖飞檐的古老门楼映入眼帘,门上铁质的门环写满岁月的痕迹,这便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被列为章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宗祠,又称李家祠堂。
进门西侧,便是正殿君子堂,坐北朝南,供奉着李氏先辈的神位。一眼望去,整座正殿建筑相当气派,屋顶上的青黑色小瓦,垂脊上的装饰,正脊上小瓦排成的元宝图案,无不流露着当年李氏后人对祖先的一份敬重和念想。殿前院子里,两座大大的石碑伫立,像两个威武的斗士,守护着祠堂曾经“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的那份荣耀和兴盛。祠堂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精神。
院落西侧,一棵树龄七百年挺拔的梭罗树遮天蔽日,硕大的树冠,像一把大伞为祠堂挡风遮雨,陪伴护佑。树叶在风中飒飒作响,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细数着岁月,诉说着过往。梭罗树属梧桐科乔木,在南方常绿、北方落叶,北方比较少见,可这棵梭罗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村里人都自诩为:江北第一梭罗树,又习惯叫它红叶树,因它叶汁是红色,用指甲轻轻一划,叶面即可出现一道红线,若你以叶为纸,以枝为笔,将相思写满叶片,那个被惦念之人定会心有灵犀。
与君子堂遥相呼应的,是隔水而立的一座下门上阁的两层建筑,俗称“李家凉亭”,下层为拱门,上层是开放式阁楼,站立其上,李家祠堂清晰入目。环视亭台四周,古香古色,幽静典雅,墙面上还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字画,惟妙惟肖,神韵四溢。亭子南面的石崖上,还刻着雪蓑的手迹“寿”字。相传雪蓑和蒲松龄常在此饮茶赋诗,畅聊人生。这里也是梭庄八大景之“南阁倚栏观涛涌”处。
来梭庄,怎能不去雪山寺、郑公祠,怎能不探访“黉塘夜雪粉妆城”。
据说,远远望去,黉塘岭恰似一只俯卧在地上的梅花鹿。因此,古人有:“西临漯河真鹿卧的”描绘。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好似“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观,在夏秋之日的拂晓,岭上会升起一道道白霜似的东西。犹如粉妆素裹的城垣。漫步其中,脚下会发出嚓嚓的声音,好像行走在雪地上似的。于是,“黉塘夜雪粉妆城”便成了章丘八景之一。
秋日的山野,斑斓多彩,更是渲染着一份诗意盎然,树叶或黄、或橙,油画一般璀璨夺目。沿蜿蜒山路上行,一路秋日美景,路边野菊依然绽放,漫山遍野,花香缕缕,树叶在阳光下更是金色耀眼,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偶尔传来几声野山鸡的叫声,给这静谧平添几份生机。走到半山腰,忽见一片芦荻,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黉塘夜雪粉妆城”的美景今天已无从寻觅,大抵就是如此景致吧。文友们争先恐后在这仙境般景色里定格美好。
绕过一棵大树,远远就看见两座石屋掩映在峰峦叠嶂之间,这就是雪山寺和郑公祠,周围杂草丛生,悠古里掺杂着丝丝凄凉,似乎倾诉着历史的变迁。相传雪山寺是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所建,宋元时期,与镇江金山寺、杭州虎丘灵隐寺齐名,可见当时的兴盛辉煌。雪山寺旁的郑公祠,是为纪念东汉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而建,祠前郑玄曾用其编做草绳捆书的书带草依然茂盛,时值秋日,泛着微微的黄色,相传梭庄雪山寺一带因康成在此讲学,“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 郑康成书带草成为一种文化事项。今天,凝视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筑,遐想万千。虽已残垣断壁,仍依稀感受到它曾经的恢宏和气度。
下山路上,收获满满的文友们心情愉悦,欢声笑语回荡于山谷林间,有调皮的干脆躺在厚厚的落叶丛里撒欢打个滚,抓起树叶抛向天空,树叶飘飘悠悠落到头顶,再落到地面,义无反顾回到大地的怀抱。这份落叶对根的思念淋漓尽致。
探古访今,感受历史、感受人文、感受变迁、感受岁月,在游历中,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记录感动,收获快乐。梭庄,从一个传说,变为亲身体验,在我的视线里渐渐清晰,可阅览、可触摸,心灵相通。
梭庄小游,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