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没有调查依据的发现,不一定对,就是发觉越是曾经做过学霸的人,就是曾经在人群中读书考试都闪闪发亮的人,或者有一定才华,艺术天赋的人,容易陷入抑郁。
因为一是一旦有落差,自己接受不了;二是总是本能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最近在抑郁状态。
聊天中我得知,他从小就能轻松考试第一,大学本硕中大。现在抑郁的源头来源于身边的人,亲人,同学,朋友都陆续人生,职业都上了一个台阶,而他认为自己是最落后的,遂焦虑,导致情绪波动大,持续否定自己,呈抑郁状态。
我也分享了一些我的经历。但是聊着聊着我就发现,我这人之所以迄今心态比较好,是有原因的。
其一,我身边比我还高学历的很少,而比高学历的好朋友,我打心底里很欣赏她,她的每一步向好,我都因为这份欣赏而自己很愉悦。有点类似我的眼光不会错的愉悦。
所以她们过得越好,我越欣赏;因为欣赏,心里就没有了攀比,这样形成了正反馈。
这个方面呢,其实于我个人成长来说,绝对是遗憾。因为当你身处越优秀的圈子里,就越能带动自己,尤其向我这种容易满足的人。
但从目前社会心态来说,也不能不说我比较幸运。因为我不会因为攀比形成不必要的焦虑,造成内耗,心态情绪都较稳定。
其二,我也是今天才发现,我真的从小就很会为自己找梯子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降维打击,不过对象是自己。
我小学时候学习还挺霸的,天天疯玩的不成样,成绩第一二没跑。当然因为爱玩,五六年级开始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一上初中,我的成绩就稳稳地在年级第六。
按道理,我这种做惯了凤头又好强的人,是不会忍受这种落差的。但是,我居然无师自通地开始找理由:我发现,我们班女生之中我的成绩是最好的。
我不着急了,非常心安理得地觉得保持这女生第一就足够了。
到了高中,在普校,理科是帮不了我了,然后我发现,我的文科是全年级最好的。我又开始很有心理优越感,不再苛求自己;只要我每次语文老师全年级最高分,我就非常知足;
当然,有人会说你语文第一是因为你是在普校。这话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前几天说的那个同学已经说过我了。
模拟考考完他打电话问我语文多少分,我说128;他说作文呢,我说48。
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激得他突然不高兴,来了一句:那是因为你在龙中,好学生都在一中了,龙中没有更好的才会给你这么高分。
我虽然当时就很郁闷,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他说得对的,也就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闷。
郁闷归郁闷,但是很快我又找到了心里新的安慰点:高考,大部分初中考进重点的同学,分数都没我好。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人和人比好无聊。人应该和自己比。
等到大学,哐,成绩再也拿不出手了,见识和社交也不行。我那套总是降维打击心理,又再次发挥作用了:我好像是我们班最经常泡在图书馆的。。
总之,我似乎每个点都能非常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坚持在这个闪光点里发光发热,虽然这光热很微小,但是因为我不放弃,将我带来了今天。
也因为我总能肯定自己,和自己比,所以我几乎不会和身边人去比,谁的年收入多高,谁的职务是什么,谁买了房,谁结了婚……这些,似乎我从来没受过影响。
我只在乎我的位置在哪,我的优势在哪,我能做什么,我想要什么。
朋友是中层还是高管,年入千万还是温饱,倩影成双儿女双全,一线几套房,只会让我更加开心,因为我欣赏的人真的越来越好。
其实这种心理,说真的,对我个人发展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它让我总是自得其乐,不思进取,不思上进,只靠吃老本。
但是对我的心理健康又绝对是最大的优势。
不否定自己,永远找自己亮点这很难得。
以前我不觉得,但是最近和心理焦虑,着急忙慌的朋友聊天,才发现,它真的帮助我自己,稳住了我自己。
我这人有智力崇拜,但是没有物质向往,也是很重要一个因素:就不会停,但知足常乐。
总而言之,这于我,确实是很遗憾的我可能爬不了更高的峰;但是,也是焦躁社会的一种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