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望着抱在怀里的婴儿,惊讶着如此小不点如何长大成人,并赞叹着生命的奇妙。直到我听到这本书中一个父亲对去往天堂的女儿的呐喊,才深刻明白生命的诞生从不寂寞,生命得以延续总值得感恩。
纪伯伦对婴儿的描述:“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的,却不是从你们而来的。”这让我对生命的诞生抱有了奇妙的想象,婴儿清澈的双眼,以及牙牙学语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天堂本就存在吧,婴儿就来自那里。在这本书中,周国平的女儿妞妞在满月时被宣告: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肿瘤,在这个世界逗留十八个月后,又去往了天堂。期间,一个父亲望着被病魔折磨的女儿,却不能分担的痛心疾首,一个家庭对不可能延续下去的生命的不忍弃的挣扎,这一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的同时,也敦促着我们感悟人生的苦难。
是否夭折和寿终就大不同?“生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无论什么年龄的死都是不可计算和比较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丧失。”周国平这般回答。
在人世间真真切切走过一遭,或者急匆匆的到来急匆匆的离去,对于个人的意义并无差别,只是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就如同周国平对女儿到来的狂喜,对病中女儿的心疼,对女儿离去的绝望,精神的折磨只是他自己而已。
而世界上,又有多少平凡的家庭在经历着丧子之痛?“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担保自己能够幸免区别只在于形式”,“一个人只要真正领悟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困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苦难只是在世之人的体验,离去的人永远不会懂在世之人痛苦的心境。这也是生的另一个意义吧,用痛苦来缅怀,来证明另一个生的存在。如此,生命总不会寂寞,如同一个读者写给周国平:“陪着他的寂寞坐着的,另外还有很多寂寞。”
悲剧总让人感到人生是痛苦的,而人本是重难而轻易,舍近而求远,所以生而幸福是难的。
借周国平对苦难的态度来面对苦难的人生:世上任何一人的苦难都丝毫无损人间欢乐的总量,人在遭遇到苦难时,诚然可以去寻找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样东西能够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
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才是对生而为人的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