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意外闯进一只小可爱—— 一只蟋蟀,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上来的,发现时它已经跳上了我的书桌,在四处乱窜找着回家的路。突然注意到窗外正有一群演奏家正在演奏着夜的歌曲,这个小可爱大概急着找伙伴开始在房间里四处寻找着重回伙伴的路,开始跳到窗帘上,又蹦到窗台上,我打开了窗,不知道它又蹦到哪里去了,也许是楼下,也许继续往上……
“唧唧唧唧”、“唧唧”……今晚的风很温柔,空气中已经能感觉到秋的凉意,故乡秋天的夜晚就是如此万籁俱静,只有这些小动物忙着开演唱会,享受这属于他们的夜晚,这一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立秋后天气似乎有些琢磨不透。总是突然间乌云密布,一下就黑了,秋后的雨有些着急,好像要一口气将夏天未尽兴的雨一股脑的倾泻下来,又好像是大地对夏季的炎热早就不耐心了,雨格外的猛,风格外的狂野。雨连续下了一周,北方干燥的空气中也感觉湿答答的,但好在北方还是比较干燥,衣服干的依旧很快。
故乡是什么样的呢?
长大后,故乡浓缩成了冬季的七天,春夏秋连着时间的旧物变成了回忆。
故乡的秋天,是一首无声的诗,用金色写满大地。此时正忙着秋收,空闲了许久的大坝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夜里除了动物的演奏还多了机器的阵阵轰鸣,山里的人家四处散落,相隔比较远,机器运作的声音倒显得蛮悦耳。月亮高高挂,微风轻轻吹,故乡的夜里总是那么凉爽,不用空调风扇呼呼转,只需窗户轻轻开,自有微风安抚入睡。深夜里的故乡格外迷人,偶尔晚上起夜睡不着,去到屋外不禁就想,这月儿怎么这么亮,不似黑夜倒像是白天,田野早已不似白日那么燥热,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听着夜里的小动物们嬉闹,风静静地抚摸树叶,草地…… 乡间小道像是天上的银河弯弯曲曲穿梭在这天地间,偶尔有夜行的行人正趁着凉爽赶路,还有那夜里忙着在田里捉黄鳝的点点灯光。微风轻轻吹动竹林的倒影,竟不知是在水里还是在陆地。这天地是如此辽阔,没人知道我曾在深夜里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直到困意再次来袭。
收获的季节里每天必看的节目便是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意味着第二天是否能睡个好觉,当然天气预报有时也不准,山里的天气变化其实挺快的,这时候就靠人的经验,和天赌一场晴空万里,或者说遮雨的第二套方案——搭雨棚。搭雨棚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因为再也不用在下暴雨的时候着急忙慌的将所有玉米从坝里搬运到屋子里,只需稍微扒拉玉米粒到雨布的范围内便可以默默等待雨后天晴,彩虹挂天边,在雨声里窝在被窝里睡一觉。
雨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它特别喜欢捉弄人,天气预报也容易被它戏弄,往往上一刻还晴空万里,人准备安安心心的睡午觉、看电视,一个不留神这雨便随着黑压压的乌云从山后面快速笼罩着整个山头,还邀来那雷公电母助阵,我向来担小害怕那响雷闪电,此时早已神经绷紧,一边拿着耙子快速来回的推动着散布的玉米粒,和雨比速度,一边心里一个劲的嘀咕有没有做坏事儿,雷呀可别劈我啊,我不离家出走了,我不浪费粮食了,我会好好做人的……
晒粮食时总觉的晒坝要是再大一点就好了,一口气把粮食都晒干。下雨时,这个晒坝怎么这么大,怎么还没推到一块儿,这雨呀,你别着急,再等等我,马上就可以了。这时若谁慢慢悠悠的少不得挨顿骂,比如我爸一会儿停下来看云,一会儿扰乱军心:“前山来的云不着急,雨来的慢;后山来的雨也不着急,雨来的急。”当然,我们母女儿仨从不听他的,只管埋头苦干,干完躺着安静休息。重要的原因是:老爸说话不可靠,已经信他好几回,回回都是在雨里看着玉米粒再次湿透透,被妈妈骂。
故乡的秋天是那一串串挂在枇杷树上的葡萄。这棵葡萄在我很小就有了,葡萄藤很粗,攀缘在梨树、两棵枇杷树、一棵樱桃树之间,小时候站在葡萄藤上探险、荡秋千,好不自在,就像小猴子穿梭在林间一般。我似乎有些贪吃,路边低矮的葡萄还没成熟时,就早早被我薅个秃,等真正成熟时只能眼馋着那一串串紫扑扑的葡萄挂在枝头上干着急。我不会爬树,只能看着那一个个大小孩爬上树偷走我的美味葡萄,还不给我吃,哭着告诉奶奶,今天又有人爬我们家的树,奶奶就会大声骂到:“谁家的小兔崽子,溜得倒是快,下次被我逮到打断狗腿,吃就吃还欺负我家崽子……”。当然,大人们总是爱吓唬小孩子,尤其是偷吃东西,老人是喜欢热闹的。再后来再大点,我也曾被那树上一颗颗金灿灿的柑橘、桃子、柚子、柿子所吸引,在道德和贪欲间挣扎,最终还是败给嘴馋,那种感觉特别紧张,尤其是到手后的后怕会持续许久,生怕被主人家发现告诉我奶奶,被传说中的黄荆条子出好人打手掌红彤彤。再长大点,这些东西还是很诱人,只是道德最终战胜欲念,那句“人虽穷,但是要干干净净的”一直影响我的抉择。
故乡的秋天留住了我的思念。那满树的葡萄一个人吃固然好吃,但分享的快乐远比独占来的更美味。高处的葡萄用竹竿绞下来,装在编织篮里用一块蓝色的布盖着,带去外婆家。当时外婆还在,常常趁着赶集来我妈妈家,和奶奶聊很久,我总盼着遇到外婆,期待外婆挎着的小篮子,总觉得这小篮子是有魔法的,会变出好多好吃的。外婆准备回家时,一送再送直到送外婆快到家门口才往回走。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要送这么远,后来才明白是怕外婆一个人孤独。外婆去世后我再也没有那么频繁去妈妈小时候的家,从期待外婆到期待外公。长大的我无比感谢小小的我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去见外婆最后一面。那天是个平常的周五,连妈妈早上问我要去外婆家都是那么平常,我不想自己一个人去,便说不去,放学回家可能是一种感觉,在犹豫中决定一个人走上那条弯弯曲曲去外公家的路。那天天黑的比较早雾气蒙蒙,在走到森林的时候我很害怕,害怕走错路走丢了。到外公家时已经接近天黑,那天好多人,特别热闹,周围的人都聚在一起,搬着桌子板凳,他们披着白色的衣服、头上缠着白色的布。只隐隐约约听到他们说:“来了,你妈妈还说你不来,一个人来,蛮厉害的嘛。”“扯块布给包上。”吵吵嚷嚷,我一句都不记得了,在那个雨天我从此没有外婆了。
随着季节的更替,许多东西都在悄然变化。有些人离开了,有些回忆永远停留在了过去。尽管如此,我依旧会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中,怀念故乡的一切,怀念那满地的金色,怀念那轻声细语的蟋蟀。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更是一个告别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在离别中寻找新的开始。每一片落叶,都是时间的印记;每一次问候,都是心中的期许。虽然生命的旅程中充满了聚散离合,但无论身在何方,心底那片故乡的纯净土壤依旧滋养着我,让我在生活的每一个秋天,都能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