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点的孩子经常会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困恼,也许是没吃到自己想吃的零食,也许是想看电视家长不让看。面对孩子的哭闹,大人们往往心烦意乱,束手无策,而硬碰硬势必会造成两败俱伤。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的第六个工具,转移注意力&引导,取代说“不要…”而是引导到“做…”,这个工具比较适合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在人类发展的八大阶段理论中指出,2-5岁是孩子羞怯与疑虑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学习到更多技能,对自己的身体和行动有了更多的控制能力,开始出现自我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非常强烈,我自己来,我要,我不要。他们常常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不考虑后果,也不知道失败的危险。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来探索各种限制以找到许可和不许可的分界线。这时,如果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意识,孩子会倾向于在日后的生活中有勇气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事物,反之孩子会更容易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圈子里。因此,这个时期,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做,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做某些事情。
在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动画片、玩着游戏时,或者做着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不要奢望孩子有自控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与其用命令式的要求孩子,不如用另外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摆积木,出去玩玩,按照你对孩子的了解,总可以找出一个新的兴趣点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平时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喜好,将孩子的喜好记录下来,当孩子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通过和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举一个我和我儿子的例子,晚上我一般都会带儿子出去玩,有时候他玩的不亦乐乎,根本不想回家,可时间太晚了,我又想让他早点回家洗漱睡觉,之前我经常会一遍一遍地给孩子说,都八点多了,我们要回家了,明天再玩,可孩子总是不听,还是自己玩自己的。自从学习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我就会用躲迷藏的方式来让他和我一起回家,比如我会藏在回家路上的某个位置,然后告诉孩子,快来找妈妈,因为儿子很喜欢玩躲迷藏,所以这时候都会跑过来找我,找到我后,我就又会重新找一个位置藏起来,儿子就这样慢慢地和我回家了。虽然时间会比正常回家的时间长点,但儿子会比较配合,也很开心,不像之前那样耍赖,甚至你让他回家,他还故意越跑越远。
作为家长,要转换心态,不要总是想着说服孩子,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有时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服从了,但内心感受一定不太好。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去做,在孩子做一些你看来比较危险的事情时,特别是低龄的孩子,在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后,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同样也能解决问题,也不至于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