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射在走廊,走廊里回荡着着朗朗读书声,读书声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映射出来,与阳光融为一色,早晨的校园时光显得如此生机勃勃。
这么多年来,早读课依然是学生们朗读英语的形式进行着,学生通过熟读从而能对英语单词的“脱口而出”,可是……
为何哑巴英语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现在的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早读课的创新?
在看了一些英语学习方法之后,我迸发了这样的想法,创新的早读课——“角色嵌入”。
(1)选材。由老师指定一个场景,比如订餐场景,公交问路,家庭聚会,旅游等等。
(2)班级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有一次角色扮演。
(3)找资料。对于一个场景,学生要自行找资料,找语法,设计对话,可用一个星期的早读课让学生收集一个场景的所有词汇和语法。
(4)试错阶段。 可以用多个早读课来给学生练习试错,让他们不断优化自己设计出来的场景。
(5)提交成果。最后用一个早读课让他们表演小组设计的场景。
(6)分享过程。 每组同学代表上来汇报自己小组的情况,比如通过什么途径去寻找的资料,通过什么方法去练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等等,让同学创造性的汇报,可以用电脑的PPT或是两人主持式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
等到多次这样的训练后,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场景,生活中他们遇到的能用英语交流的场景。
这种方法是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绝佳路径呀,践行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新颖的表演方式能让学生爱上这样的早读课,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综合的能力。
当然由于与传统的早读课完全不同,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对于教师方面,这样的早读课就要求教师的英语首先要有基础,而且每个学生选择的场景,做为指导老师,为了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设计,都应该吃透,工作量大。
但换个角度来看,教师同学生一起设计,一起查找资料,一起开口说英语,一起进步,这样的课程活动对老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学生方面,倘若学生的英语较差,起始阶段便容易受挫,这个时候学生会比较容易放弃,这就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寓教于乐,用游戏的方式,用舞台戏的方式去吸引学生。
而且学生的自制力会比较差,其他的文化课程任务又相对较重,学生的精力无法集中在这种对考试成绩没有太大提升作用的活动上。
教育市场上已经迸发出了很多的创新项目,很多人也愿意去接触和学习这些项目,可是真正运用到自己教学的真的很少,依然沿用我们传统的方法。
或许我们要做到教育创新,要做到对孩子真的有帮助,我们家长和教育者们应该先调整自己的教育观,不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导向,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提高了,还担心学生未来的生活不幸福吗?
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教育者最终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过得幸福吗?
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创新,能够实实在在的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