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的轮廓在天际线上起伏,像一幅淡墨山水画。清晨,山岚未散,薄雾笼罩着山下的高家库村,草顶土墙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我常常站在家门口,望着这条蜿蜒的山脉,听着山风穿过竹林的声音,那是我童年最熟悉的乐章。
三间土坯房依牛首山下的土路而建,屋顶的茅草在风中轻轻摇曳。雨天,屋内便奏起叮叮咚咚的乐章,母亲总会摆上大大小小的盆罐接水。窗户用稻草和旧薄膜糊着,风一吹就哗啦作响。半间屋里,生产队里的老牛慢悠悠地反刍,猪圈里传来哼哼声,这些声音编织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背景音。
父亲总是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他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大。母亲则在家里忙前忙后,喂猪、做饭、缝补衣裳。姐姐、哥哥闲时时常帮着父母种菜,干些农活。我是老小,被家人叫作“老巴子”,小时就受到家人的关爱。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母亲整夜未眠,用湿毛巾敷着我的额头,轻声哼着乡间小调。那晚的月光透过屋顶的缝隙洒下来,像撒了一地的碎银。
高家库小学离我家不远,要穿过一片竹林。春天,竹笋破土而出,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比赛谁找到的竹笋最多。学校只有五间土屋,却承载着我们求知的渴望。王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她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花格杉,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工整的字迹。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放鹅耽误了功课,王老师特意留下来给我补课。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课本上,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知识改变命运,你要好好读书。"
放学后,我常常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和小伙伴们玩耍。夏天,槐花开得正盛,香气扑鼻。我们爬上树摘槐花,母亲会用槐花做成香甜的槐花饼。秋天,稻田金黄,父亲带着我们收割稻子,汗水浸透了衣衫,但看着堆满谷仓的稻谷,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满足。
在小学,虽然没有像样的书包和文具,但是我学习挺努力的,成绩也很好。记得还当过班长,老师们都很喜欢我这个瘦小的农家男孩。
牛首山下的日子虽然清贫,却充满了温情。父母用他们的勤劳和坚韧,教会了我生活的真谛。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能听见山风拂过竹林的声音,那是家乡在对我诉说,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故事。如今,我虽已离开那片土地,但牛首山的儿时轮廓始终印在我心底,那是我永远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