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微信,看了一个故事。
1996年的时候,《直面事实》这本书的作者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在非洲坦桑尼亚的一个偏远村庄看到了一位乡村医生。他这个村里,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电,这个医生还要经常往返几个村庄为孕妇接生。
汉斯·罗斯林就问他,如果让你选一个工具,可以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容易,生活变的更加美好,你会选择什么呢?没想到那个医生说,能不能给我一个手电筒?因为有了手电筒,他就可以在夜晚赶路,去为人接生的时候,看得见路。
我们是生活在一片到处都是有供电设备的电灯的社会里,很难想象生活在没有电的社会里的人的需求。他们也许只需要一根蜡烛,一只手电筒,一盏煤油灯。在那里,免于黑夜的恐惧,也许比什么都重要。
同样,当我们想要帮助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通常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感觉对方需要钱,需要电脑,需要书,需要衣服……
其实我们要想的,不是我们觉得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好用,而是反过来想,在他的处境中,他想要的那个手电筒是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面包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给孩子报课外学习班,让孩子学钢琴、学书法、学外语……我们把我们儿时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恰恰忽略了孩子的理想。也许男孩只想当一名卡车司机,而女孩当一名幼儿园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他需要的手电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