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胜,多留后手。

公元251年,晋宣帝司马懿病逝,临死前他召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到床前,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句话:从今往后你哥哥司马师在外统兵你要留守京都,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个后手。说完司马懿逝世享年73岁。

曾看过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是描写三国的。说的是:20岁的人看三国喜欢看曹操,叱咤风云,文韬武略开创魏国基业并成为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人在一生之中20岁的时候最崇尚实力,40岁的时候最崇尚成功,60岁的时候最崇尚名望。

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刚入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还是比较幼稚,比较肤浅,自认觉得谁最能打,谁说话最狠,谁最能杀敌,谁就最牛逼。因此在这个年纪,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敢爱敢恨,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年过中旬的长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体验了一把心酸成败,经历了几次儿女情长,对自身,对人生的理解就不会那么的幼稚和肤浅,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谁能笑到最后,谁能赢到最后谁就最牛逼。因此这个年纪,绝大多数人都会敬佩司马懿韬光养晦,隐忍数年最终夺得天下的城府。

等到年过花甲,垂垂老矣,基本也能看清自己这一辈子到底是个什么价值,自己这一生到底能做多少事。也就看淡了这所谓的输于赢,也就看淡了这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到了这个年纪,自然是感叹刘备一辈子给自己留下的君臣得道,仁人盛德。在那个年代,能把“君子”这个名号维护一辈子的,真的不会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不过相对于现在依然活跃在社会中,以及对未来抱有期望的年轻人来说我们真应该像司马懿学习。高情商的隐忍以及任何事情都得为自己留一个后手。

01

经常听有些人被逼到绝境的时候喜欢说一句:不管了,我豁出去了。是啊,你是可以豁出去,但问题是豁出去赢了倒好,可万一输了呢?可能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我并不赞成任何时候都破釜沉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这个靠大脑临机应变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年代。

时时刻刻都为自己留一手,关键时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我们班老师又开始布置各种演讲了,这些自然少不了要做PPT。有时候自己也是很懒,因为我做一个PPT需要花很长时间,因此找图片资料的时候我就很随意,甚至有时候自己上台讲完全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基本都不怎么看PPT上的图片。

直到有一次老师跟我们说,之所以我们讲presentation需要做PPT,就是怕我们在上台演讲的时候突然忘记自己要说什么了,这时或许幻灯片可以帮到我们。自此我才明白,原来以前我能pass掉这么多的演讲考试都是因为要说的太简单或者太短自己能够背下来,可万一哪次碰上一次大型的演讲,要说的又要很全面怎么办呢?

这样的机会当然会降临在我的头上,就在不久前,老师又布置了一个关于介绍酒店的PPT。我想,这次得好好做,因此一激动就做了6个小时,效率不可谓不低。但就在我细细排练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有一张PPT讲的还不够到位,万一底下的观众问了一个问题自己答不上来的话那么我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因此我又认真准备了一番,将观众有可能会问的问题全部都罗列了一遍并做认真的回答,果不其然在那天演讲中真的有位观众问到了和我事先准备的问题相类似的话题。这样有所准备的我自然不慌不忙并胸有成足的回答了这位观众也赢得了一个属于我的满意成绩。

稳,靠谱是当今年轻人十分短缺的一种能力,很多人喜欢在生活中图快,在工作中贪多不精,因此年轻人常常给长者一种不靠谱的感觉。所以若想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人,首先当然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就应该是多为自己留后手。做事之前三思而后绝,这个年代就要必须做到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这样一种状态。

如果真能做到这些,相信你的人脉与工作机遇将会数倍于从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