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年仅43岁的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的忠心,彰显了一名组工干部奉献于人民的雄心,锤炼了一名领导干部严谨自律的初心,他动人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在这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广为传颂,传向了四面八方……
“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诠释党员干部忠诚本色。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是朱治国二十多年岗位历练中一贯的作风。从筹备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朱治国吃住在单位,带着成员一遍一遍审核选举程序、核对人选名单,一次次组织演练、打磨细节,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时,到朱治国提前半年开始筹备全省4149个村和515个社区的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仅《换届工作指导意见》就已经细细推敲、字斟句酌十几稿,无一不在践行着朱治国对党的忠诚和对党的事业的执着与挚爱: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靠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诠释党员干部实干本色。乡村振兴一直是朱治国最关注的事。从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7种高效推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落地见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再到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0.9%,他多次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认真听取相关单位、县乡干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破解村乡振兴中村民住房没保障、生活没着落、工作没干劲的难题,用实绩践行履职尽责、造福人民的人生信条。党员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要深刻领悟并汲取朱治国身上的心系民情、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的精神,在驻村岗位上立足实际,担当务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诠释党员干部自律本色。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朱治国恪守清廉初心的行为准则。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规矩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遵守,我不能坏了规矩!”有人找到朱治国十几年的司机打招呼办私事,被断然回绝,“他从不会用权力为朋友谋私利”。朱治国的微信头像是一枚党徽配翠竹;桌上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四字。自始至终,朱治国对权力保持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并践行朱治国常说的“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