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忠诚担当,谱写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用生命铸魂,书写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他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2022年6月11日,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
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熔铸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不变的初心。
在青海省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期间,为组织实施好村(社区)“两委”换届,朱治国带领分管处室提前半年开始谋划,到了元旦放假休息,恰逢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的日子,他又与同事两人用仅3天的时间跑了50多个村,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编发信息到各地换届群提醒。最终,全省4149个村和515个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换届工作。
“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常这样说,也如是践行。在朱治国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为筹备好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每天工作时长十几个小时,赶上疫情,吃住都在单位。会议期间,他带着组织组成员一遍遍审核资料、组织演练、打磨细节。为推进工作,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没日没夜地忙碌,加班到凌晨三四时是常态……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工作热情、实干精神、顽强作风。对党忠诚,就是要不忘初心,把奉献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责任担当、一种自我要求。
勇挑重担,始终保持不畏艰难的担当精神
担当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朱治国深知遇到问题只有“解决”一个办法,在村集体经济“零”瓶颈问题上,他多次下乡调研,听建议、谋举措。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突围精神。遇到难题需要保持不畏难、不懈怠、不退缩的劲头,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勇于担当,育新机、开新局。在他三年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底,青海省全省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到2021年底全省三分之二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
他是广大共产党人的代表,面对困难与挑战,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踏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用不平凡的业绩和奋斗故事,践行着属于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扎根基层,始终满怀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扎根基层,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扎根基层是固本,也是历练,更是铸魂,共产党人的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没有留恋城市,朱治国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城里来的大学生是不小的考验。“大木百寻,根积深也”,这棵小小的树苗没有选择急于钻出土壤向上窜,而是将根紧紧的扎在地底深处。“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这是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朱治国一致评价。
从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朱治国一直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从历任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科员、郭勒木德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处处长、部务委员、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等职务,在每个岗位他都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治国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将全部的赤诚与热爱都献给事业,凭着对党的忠诚和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用生命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根本政治担当,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共产党人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中共韶关市武江区妇联党支部 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