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2 故事来自对生活的反思

上一篇【读书笔记】《故事》1 原创为王

《故事》读书笔记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我成长三十年中第一次认真写的读书笔记。之所以这样做记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这段日子偶然间阅读了一本叫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书。如果有缘的你在今天恰好看到,又或者因为我的笔记也打算买来这本书自己细细地阅读一次,那样的话,我将会觉得非常开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从每天一睁开眼,故事就在不停地发生与演绎。

另人感到惋惜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最多也就只能经历一次人生。

那么一个人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呢?

这让我想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曾提到的一句话: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浪费时间,但不应该浪费生命。

然而现实是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既在浪费时间,也在浪费生命。不只浪费自己的,还浪费他人的。

如果不断地耳濡目染于浮华、空洞和虚假的故事,社会必定走向堕落。

这真的不仅发生在好莱坞或者某个电影院,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随着社会速度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心也跟着变得难以平静下来。人们好像越来越注重外表的绚烂,而流于事物本质的内心。我们变得越来越懒得去思考,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云亦云。我们喜欢看不用思考的脑残剧,喜欢在网络上公然的“踹狗”,喜欢批判与指点别人生活。我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冷漠无情,而在某一方面又极力向别人表现出事事关己。

在一些网络平台、媒体上,我们变得更加关注鸡汤、各种搞怪观点奇葩的网红、带有新鲜刺激的体验,而忽略了一些本该被口口相传的艺术、故事、历史以及那些穿越了时间而来的经典。

如今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根本没有学好本行的手艺便已蜂拥到打字机前。

这简直就是现在赤裸裸的现实。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一点说得没错。但人人都能写好自己的故事,这真的只是励志的鸡汤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从来都不提倡盲目的跟风似的日更故事(存稿或者日记类除外)。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

因为在心里总会觉得如果把写作故事变成了流水线,写作或者说故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以前一样,灵感一来,洋洋洒洒就写出了几千或者上万字的故事,而后,发表或者不发表,接着就再也不会翻开看。

我也不知道,一个连自己甚至都不愿意回头去看的故事,它的存在又会有什么意义呢?

我甚至会看不懂那些不惜拿出红包来在社群里要求别人为文章点赞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知道什么是写作?

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他们通过读书所获得的知识等于或超过了经验,尤其是当那种经验没有经过检验的之时。自知是关键——生活加上我们对生活的深沉反思。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我们来不断的进行反思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我们平时不容易发现的东西。

在拿笔之前,是需要学习的,要多读书的。就好比是厨师想做好一盘菜,一定要认识各种调味料,掌握娴熟的刀法与烹饪技巧。

想起前段时间,经简书上一个朋友的介绍去买了几本关于教人如何写作的书。那些简单的思路与写作技巧真的可以为一个新手在写作上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它教你观察、它教你语言甚至教你最基本的构架。

或许,那些在写作上手法娴熟的人对于这些书籍不屑一顾,认为这只是某种套路,或者像作者所说的那样这种教学方法已经由内部转向了外在。但是,我觉得对于像我这种在写作路上的新手来说,它们不应该因此而被搁置在我们的对立面,成为我写作中的垃圾品或者绊脚石,我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它们做为盖起我心目中高楼大厦的根基。

我们的时代变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伦理上越来越玩世不恭、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代——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

绝对赤裸裸的现实!与深刻到位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有深度的故事,让它们帮我们拨开云雾,警示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看到更深层次的人性。

前三十页一直拖着一个解释性大肚子吃力地爬行,余下的部份也一直未能站起来。主情节难以自圆其说,充斥着方便的巧合与脆弱的动机。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互不关联的紧张场面本可以编制成缜密的次情节,但作者没有做到。人物塑造流于表面化,没有揭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述社会毫无洞察力。是对一系列可以预见的、讲述手法低劣的、陈词滥调的片段进行毫无生命的拼凑,最终一头雾水。

这一段话,我至少读了不少于三次。每重读一次,就觉得自己莫名躺枪一次。我觉得我应该把这段话记下来,作为以后写作故事时常鸣在耳的警钟。

突然想到自己之前可能也犯了与之类似的错误。

大概是因为参与后台审稿的原因,我总是喜欢在看到别人文章的时候去挑一些别人文中的错误。它们基本上都是一些表面化的标点、排版或者错别字,反而倒是忽略了去关注故事讲述本身。直到有天,在我的简信里,匿名收到了一个人的来信。来信很短,只简单写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蛋!

是啊。我好像自己也犯了同样只流于形式与表面的错误。

不过一个标点的和几个错别字的错误而已,我最终要看的不是故事本身吗?

但,若是一味的只追求故事,而忽略了这些文学的基础就一定是对的吗?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必须像生活,但又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现实的一端是纯粹的事实,而另一人端则是纯粹的想象。在这两极之间存在一个变幻无穷的“光谱”,所有风格各异的小说故事便游移于这光谱之间。

故事天才是首要的,文学天才是次要的,但也是必须的。

或许,你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也或许,他是一个非常有文学工笔的人。

但究其根本来说,这两者都不应称为会写故事的人。

好的作家或者说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应当是生活中的艺术家。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经过反复推敲、想象与修改才会完成的。

不要相信那些不读书、不学习、不看报就能不断写出好故事的鬼话。也不要相信一个没有生活经历与阅历的人能写出耐人寻味的文章。

一个会写故事的作者,一定是可以成功地将这两种能力合二为一,知道怎么把日常语言转化成为更具有表现力文字的人。

我想作者想说的好故事的艺术应当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位内外兼修的女人,我们会既感叹惊艳于她的美貌,同时又折服于她无与伦比的智慧。


下一篇【读书笔记】《故事》3 故事要有严谨的结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赖床》 每天将你轻放在脑海中入睡 每天在有你的梦中不愿醒来 2.《手机》 时而盯着手机屏幕傻笑 时而盯着手机...
    也不二阅读 182评论 5 4
  • 今天是第二次上课,主要讲了色彩的模式,还有HSB调色的方便之处。 色环中的邻近色,对比色,点睛色,以及色彩给人的情...
    晓SpoFire阅读 403评论 0 1
  • 律师法律服务是一项高智商、高智慧、高技巧性要求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律师的素质有着很高的特殊要求。 一般的律师都...
    海客曰阅读 1,431评论 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