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国家古人最崇高的理想会是什么
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绵延到现如今时,至少也有5000年左右,几千年来,中国古代人是否有崇高的理想,其理想又会是什么?!
答曰:“是有的!”譬如说:我们国家的古人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他们信奉的、最主要的原则与真理分别有两条,其一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语是出自于《孟子·尽心上》一书中;其二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语就是出自宋代范仲淹所撰写的《岳阳楼记》一文当中。
虽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以算是我们国家古人的一个理想吧,不过在我看来,或者说,依据自己有限的学识与有限的个人经历来说,自己则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这两种美好的真理与理想”,在我们国家古人的心目当中,只是属于极其一般的真理与理想,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国家的古人,最想要去达到的最为崇高的理想!
那么,在我们国家的古人,最崇高的理想又会是什么呢?!那就是——自己要去尽最大的一个努力、想尽所有的办法,把人去做到极致、做到最高的境界!要想去把人做到极致、做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个人要去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算一时之间做不到“治国”、“平天下”,至少也要做到“修身”、“齐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语是出自于《礼记·大学》一书中,《礼记》这本书籍据传说是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撰写的,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次君戴圣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大学》一书中还记录有这样一段文字,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先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为什么要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文与出处,一字不漏地去摘入到纸片上面呢?!这全都是因为它能体现我们国家古代文人雅士最崇高的一个理想,也是最想要去达到的一个境界,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更是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们,在孜孜不倦追求的全过程当中,如若说自身经过N多年的努力后,实在无法去实现“治国”、“平天下”这一最最崇高的理想,也要退而求其次的成为“一名文人雅士”。
(二)、个人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理解
“文人雅士”虽说是一组词语,不过,它既可以放在一起称呼,也可以分开来称呼哦,在最初的时候,这组词语则是分开来称呼的。“文人”一词,最早则是出现于我们国家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在《诗经·大雅·江汉》中曰:“秬鬯一卣,告于文人。”据汉代毛氏传授《诗经》时解释:“文人,乃文德之人也!”以后但凡能读书的人;读书很好的人;有一点文化或粗通文墨的人;皆被人们称之为“文人”。那么何谓“雅士”?!答曰:“乃高雅之士也!”我们国家三国时期的刘桢,其人所著的《谏曹植书》曰:“少秉高杰,玄静淡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以后人们对文人墨客、品德高尚的人,都冠之以“雅士”的称号。从此,“文人雅士”一词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和“有一定文化(基础)水平的人”的专用称谓。不但如此,绝大多数的“文人雅士”,多多少少都喜好“吟风弄月”、“舞文弄墨”的,还会去撰写一些文章哩。于是乎,“吟风弄月”和“舞文弄墨”就成为“文人雅士”的专业标签,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文人雅士可以做这种事情哦,【解释:专门就是指写写各式各样的文章哦。】其他类型与其他阶层的人,全都是不可以去操作似的!
对于“文人雅士”一词的定义,当代的国人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与定义,即:其人不仅仅是有学问博学多才的,个人的为人处世与修养,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孤傲与桀骜不驯的,一般的普通人还不一定能与之交往哩。而且像这样的人,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极其严格的品行,其本人还必定是个才情赋赡与品格都是十分高尚的人。
像这样的人之所以会如此,皆是因为在我们国家的古代,能够去好好地读书的人,都是极其少数的一群人,尽管国家(皇上)对自己的臣子们宣传标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人全都是平等的,只要你们有读书的意愿、肯去读书的话,人人皆可以去读书哦,只要你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和考试,你们不但可以“飞黄腾达”起来,还能去“光宗耀祖”哩,从此以后,更能成为一个人上人!……不过,关于“读书”这件事情,毕竟还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和保障的,基本上所有读书的人,不是那些皇室贵胄们,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的后代。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们国家的古人,多数的人都是不认识各式各样的文字的,假若是在一大群人当中,有极其少数的人,能稍稍的去粗通文墨,特别会受到其他人的尊敬!
我在大学专科和本科求学的时候,所学习的专业全都是“经济管理”,在《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就写有这样一句话语,说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让我弄明白这样的一条道理哦,在一般的情况下而言、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与支配性作用的,往往都是那些赚钱比较多的那个人哦。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想要成为“一名官员”或“文人雅士”,假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给予支撑,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能够成为“一名官员”或“文人雅士”的人,其家庭,要么不是富贵殷实之家,要么就是官员的后代,官二代、官三代、官N代……普通的农民和贫寒阶层,连一日三餐都会有很大的问题,想要走仕途经济考取功名,去成为“一名官员”或“文人雅士”,是十分困难的。
譬如说: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字号为“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在北宋的嘉佑二年时,考中进士及第。在宋神宗时期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又做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各类官职。其诗文《念奴娇·赤壁》、《赤壁赋》、《水调头歌》,均为流传后世的名篇,画作《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被后世广为流传,其人也可以堪称为“一名文人雅士”,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非议吧。不仅是这个样子,他还是个官二代,其父苏洵,自允明,字号老泉,也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一样做过官,不过其父做的是一个小官,曾在阆州担任一名通判,尽管苏洵的官位远不及其子的官位做得大、尽管苏洵也有不少著作,著有《衡仑》、《权书》、《易传》等好文章,但作为“一名文人雅士”也同样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三)、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标准又会有哪些
就算是那些富贵殷实之家和官宦之家的子弟,假若是做不成官员、无法走仕途经济的话,而只想去成为“一名文人雅士”、走“文人雅士”之路,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哦,皆因为想要去成为“一名文人雅士”,个人就要去学会“琴棋书画”这四门技艺。“琴”即“抚琴”、“操琴”;“棋”即“对弈”,下围棋;“书”即练书法、写毛笔字;“画”则是画画,主要是以山水国画为主,因为在画画中(国画),山水国画则是最难画的。就连《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给四位贴身的丫鬟,起名为“抱琴”、“司棋”、“侍书”和“入画”,由此可见,这四项技艺在古代文人雅士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哦。
要想去学会“抚琴”和“操琴”,不但要去学会音律中的“宫商角徵羽”,古代音律中的“宫商角徵羽”,就是相当于现代简谱当中的“1、2、3、4、5、6、7”,个人还要熟练地去掌握操“瑶琴”、“七弦琴”、“琵琶”等各种类型的古琴乐器,不单单是这样哦,更要去学会演奏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就是指:《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汉宫秋月》和《春江花月夜》。
上面文字当中的“对弈”这两个字就是指“去下围棋”,古代人称“围棋”为“弈”,其含义就是指,你投好一子,我再去投一子,大家依次循环往复,直至另一方彻底认输为止。据史料记载,围棋是由尧舜发明的,还暗含有“八卦”、“阴阳”与“天地五行”。
“书法”就是用各式各样的毛笔去书写各种字体,它是中国汉族文化当中,独有的一种艺术形态,中华的书法文化,主要产生于汉字发明以后,汉字的书法字体有:柳公权的“柳体”、赵佶的“瘦金体”、张旭的“狂草”……同样是依据史料记载,据传“汉字”是由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发明的,地点大约在今天山东的“曲阜”、“新郑”和“日照两城镇”,据专家考证“曲阜”是最有可能的。写字或练习书法,要讲究“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更要前后左右相呼应、注意字的形态(立形)等事项,不管是去为官,还是要去作为一名文人雅士,理所当然要去书写一手好字哦……
我们国家古代的文人画画,全都是在宣纸上作画的,绘以“花鸟”、“人物”、“器物”和“山水”,古人画画时所用的颜色以“红色”和“青色”居多,故而画画又被称之为“丹青”,对于画画极其好的人,【备注: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是指画山水画的人。】会被大家称之为“妙手丹青”。我们国家的绘画,绝对是“书画同源”的,即何时去发明的文字,与此同时也就发明画画。同样是依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国家最早的画家出自于帝舜时期,她是帝舜的妹妹“夥首”。在我们国家,从古至今,作为一名画家,不仅画画要去画得好,还要去写一手好字,皆是画完画以后,还要去书写诗词歌赋等文字内容。
(四)、作为古代的文人雅士,四门雅艺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个人要想去成为“一名真正的文人雅士”,除去我上面所提到的“琴棋书画”,这四门最基本的技艺之外,还不算什么呀,个人另外还要去学会四门“雅艺”哦。所谓的“雅艺”,就是指:要去学会“焚香”、“烹茶”、“插花”和“挂画”。
焚香:在我们国家的古代,各式各样的“香”的原料,全都是从动物和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绝对全都是纯天然的,提取之后还不算什么,还要再去进行深加工,使之成为不同的香型。在不同的场合下,要使用不同的香来焚熏或熏香,以此来获得嗅觉上和精神上的美好享受,假若是作为“一名文人雅士”,不懂得如何使用“香”,如何来焚熏、熏香,或把香使用错,是要被大家看不起、耻笑不已的!
譬如说: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南宋时期,陆放翁陆游,在《假中闭户终日得绝句》一诗中曰:“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在那个时候,不是在庭院里,就是在书斋内,做着“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挑灯秉烛夜读,一缕清(暗)香似有似无,便化作一缕缕青烟,炊烟渺渺,不是看书,就是写作;不是吟诗作赋,就是独处静坐沉思一会儿;此时此刻“隽永的意象”就能很好的被体现出来,只因为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时期,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们,不仅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哦,而且古人的各种想象能力,要远远的比当代的国人来的丰富多彩哩。在现如今,对于绝大多数的国人来说,还不一定能和古人与之比拟,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在我们国家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当中,还尤其欢喜“意境隽永”的好环境,这往往也是他们最为喜爱的。
依据史料的记载,在我们国家的盛唐时期时,有许许多多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富贵殷实之家,经常在聚会的时候,欢喜去焚香、熏香、斗香,看谁家里的“香”是最上档次、最特别、持续的时间是最长久的……并且还要与“茶文化”、“品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去推广发展,使焚香与熏香,也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当历史迈入到宋朝的时候,还会增添有“烹茶”、“插花”和“挂画”三门技艺,由最初的一门技艺,逐渐地去演变成为“四门”技艺,从而使之成为“文人雅士”们必须具备的四项技艺,简称为“四艺”。
我们国家的古人在焚香的时候,所采用的各式各样的香料就有:“檀香”、“沉香”、“紫藤香”、“龙脑香”、“干松香”、“丁香”、“石蜜”、“茉莉”等等……除去我所提到的各式各样的香料之外,还要去区分“熟香”、“生香”、“干香”和“湿香”。
烹茶,就是要学会如何来煮茶,如何来控制茶水的温度,不同的茶叶用什么样的水质和水温,才能让茶达到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最佳的功效,使得喝茶的人,既能品尝到茶香味,又能有助于自身身心的健康,从精神层面上讲,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精神享受。
还譬如说: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最欢喜烹茶的古人,恐怕还是要数宋朝时期的古人哩,宋朝人对于煮茶这件事情来说,还有着如下的要诀哦,即:“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这句话语的意思就是在说,活水还需要活火来烹。大文豪苏东坡苏轼在他的《汲江煎茶》一诗中,也说:“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一书中,也来说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五三煮’)。”……北宋时期的蔡君谟蔡襄是一名书法家、文学家和茶学家,在他撰写的《茶录》一书中,也是这样来记载的,说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豪兔,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紫色,皆不及也。其青白者盏,斗试家不自用。】”凡斗茶必使用建盏。
不但是这样,而且茶在中国的历史上,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自从神农发现并发明叫做“茶”的物品,以及这款物品具有饮用的作用以后,均被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所欢喜、所追捧哦。在那些空闲的时刻里面,会约上三五个好友知己,聚集于高山流水和大江大川之中,品茗谈志、交流诗文、谈古论今……人、茶和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唯有此时此刻尽显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独有的一种风范。
依旧是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拥有插花的雏形和意识,插花最盛行与兴盛的时期,最早则是出现在唐朝时期,在最初的时候,只是在宫廷范围之内率先流行起来,不是在祭坛的时候,就是去寺庙参拜各个佛祖的时候,去提供一些当季开花的各种鲜花。当历史的列车跨入到宋朝时期时,在这个时期的里面,“插花”和“插花艺术”,基本上都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逢年过节的日子里面,还只要是日子过得去的普通人家,至少会去插一朵花,并且还得到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哩,各个朝代也撰写有很多关于插花的诗词,还有专门介绍插花的书籍问世,如:明朝的张谦德著有《瓶花谱》一书,同样是明朝的袁宏道,著有《瓶史》一书……
所谓的“挂画”,往往全都是和品茶论道的时候,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国家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雅士们,聚集在一起品茶论道的时候,会去悬挂上一幅或几幅画作与书法作品,抑或是字画融为一体的画作,也可以去悬挂其他类别的画作哦。不过,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在我们国家的古代,单单的画作主要还是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为主哦,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对于一幅或几幅画作(书法作品),要去“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一番哩,既要品论出个高与低,还要品论出子丑寅卯来,哪些地方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哪些地方出现有败笔,假若真的是出现有败笔,这个败笔又会败在哪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个人有去学会“琴棋书画”这四门技艺,还是有去学会四门“雅艺”,其本人最终的一个目的,为的就是要去体现古代的文人雅士。不单单是这个样子哩,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们,自身还应该拥有一种良好的风范,即:其人对待人生的境界与态度会是怎样的、是否有生活方面的情趣、对待生命的态度又如何……要不然的话,就不能称之为“我是一名文人雅士”。若是没有“八艺”,就算勉强成为一名文人雅士,也是一名不合格的文人雅士,既是属于一名不合格的文人雅士,还会被众人讥笑不已的。
由此可见,在我们国家的古人想成为文人雅士,不容易哦!
【备注其一是:文章撰写至此,我还要再去补写三段内容。】
【备注其二是:我为什么再要去补写三段内容呢?!之所以要这样去操作,皆是有一个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篇文章我是极其用心去撰写的,在撰写文章当中的第一大段《(一)、我们国家古人最崇高的理想会是什么》的时候,不仅仅是文思如泉涌,还下笔如有神,也只不过是采用半天时间写完的,包括修改的时间在内。】
【备注其三是:后三大段内容则是花费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哦,只因为在写好第一大段内容以后,下面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去撰写,就被卡壳难以再去动笔,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样去写才算是好的缘故,只好先搁笔放下再说,一度还曾有这样的想法,也想过干脆就把已经撰写好的内容,通通给删除掉,不想再保留下去,后来有些舍不得,就搁置在一旁,暂时地不理不睬。在以后的时间里,花费两年时间去收集各式各样的资料才给补齐,一共花费三年时间才去写好的。】
【备注其四是:备注第二、第三段就是我的写作心路历程。】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图片、以及各种国画文人雅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6年05月15日星期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