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自佛蒙特和阿德莱德大学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将2000多本英文小说用人工智能进行情感分析。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有助于提升计算机的叙事能力,计算机有可能写出吸引人的原创作品。”
活了才是艺术。机械是死的,没有情感,不会思考,我不相信它会取代人。它的作品无非是搜集来自各方人士的创作,换而言之就是间接抄袭。但百密总有一疏,这种小说也根本没有新颖可言,更没有丰富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而这两点又恰恰是一艺术品最重要的元素。
如今世界人口众多,思想程度处于底层的民众基数也越来越多,而能够拥有足够细腻观察力的读者少之又少。很多读者看小说都以娱乐为目的,被那些低俗的情节迷得神魂颠倒。像这种计算机分析内容很重要一部分是基于互联网的阅读数据。互联网是一个稍微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都可以进入的,可以说是一个拥有同样人群的另一世界。在如此情况下,计算机所获得的数据一定偏向于普通民众。而以其的本能,必是要迎合大众口味的。那么,它写出来的所谓“|精彩故事”又会有几篇可以堪称文学作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这种计算机写故事的模式被推广,以它的低成本,其经济利益一定远胜于人写文章。艺术家会被渐渐埋没,经济来源开始减少。随着这种局势发展,人们开始纷纷教育孩子,不要写文章,不要做艺术家,这一行即辛苦又赚不了大钱。于是人会被科技磨得越来越不像人。
可能有人会说,在这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个领域都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支撑其不倒。的确,经济物质乃一切之根本。各行各业都利用技术追寻高效率,凭单一力量无法抵抗,否则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那艺术的埋没是否真的命中注定?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从细微处做起,迟早一天,当矛盾被激化,艺术又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