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爷爷奶奶对武军两兄弟是宠爱有加,好吃好喝地侍候着,家里的气氛也因为这两个孙子的存在变得更和谐了。但武军两兄弟好像对爷爷奶奶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倒是在爷爷奶奶的宠溺下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这大概是因为毕竟有妈妈专职侍候着,兄弟俩只有在想要什么稀奇的玩具或是想品尝那些没吃过的美食时,才会想起找爷爷奶奶。
奶奶这一走,俩孙子和爷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了,直到爷爷去世,武老爷子都没通知已上大三的武军回来送送,说是别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还是不亲呀,毕竟是过继过来的儿子孙子。
但来到县城,成了工人的武老爷子,因为“过继”才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才有了两个起点不一样的儿子。这一点,武老爷子心里应该是清楚的,但因为生活的各种摩擦,他对继父母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他所有的感情寄托都在两个儿子身上。
好在,儿子们从小懂事听话,也很聪明,从小学到中学兄弟俩成绩都不错。武军高中毕业,高考成绩居然在全县位居第5!武老爷子缝人就说“我儿子要去北京城里上大学了。”甚至暗暗想着,嫁在隔壁楼里的妹妹会不会把这消息传回山里的老家去?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家过得比他们都好。
但是,填报志愿时,武军执意要报武汉大学,北京的这么多好大学他一个都没报。他心里想的是,离家越远越好。大概家里有些压抑的气氛让他想远远地躲开。
那时,爷爷还在,但人老了,做不了生意,在家里就是闲人一个,全家都靠着武老爷子装卸工的工资生活。这活就是干得多拿得多,武老爷子只有拼命多赚点。但回到家里,就免不了各种抱怨,觉得自己累死累活的,才能养活这么一大家子,觉得家里人都欠他的。有时候,武志爷子说着说着,还能自己委屈得流泪。
武军想趁上大学离开这样的家,也在情理之中。武老爷子熬不过儿子,只能随他去了。武老太太呢,虽然很不舍得,但看儿子决心已定,也只好哭着把儿子送上了去武汉的火车。
送走大儿子,一回到家,武老太太就找二儿子谈话,告诉他,两年后他必须留在北京上学,或者直接上燕山石化的大专,离家近,天天都可以回家。
本来父母也更疼爱这个小儿子,所以,在他们心里,只要小儿子能留在身边就行。
说来也巧,两年后,武力高考前竟然低烧了一个多月,怎么看医生都没用。武力就那样昏昏沉沉地参加了高考。本来成绩还不错,上个二本没问题的武力勉强够大专的录取线。武军鼓励弟弟复读一年重考。但武老爷子说“去燕山石化吧,读两年就能毕业,直接在燕化上班,我都打听好了,哪来的钱复读。”
在武老爷子的认知里,读多少书,去哪里读书,不就是为了有个工作吗。燕化多好,离家近,待遇也还不错。
最终,武力在燕化读了两年,和武军同一年毕业,留在燕化的橡胶厂当工人。武军呢,也在父母的一再恳求下,放弃了交往一年的女朋友,回到北京,找了个出版社上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