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朋友圈式友谊,指的是那些在朋友圈里经常和你互动,看起来你们很熟,实际上是除了自从加好友时的一声招呼,就再也没有真正私聊过。
我觉得这样简单的朋友圈式友谊倒也挺好,总比那些经常给你私聊求点赞、卖东西、刷你屏的朋友强得多。
倒不是说这些社交工具不好,而是有些时候,你太过于依赖它们,总是试图通过其中的种种,来慰藉和充实你自己这颗空落落的心灵。
网络沟通越发达便利,你们之间关系却没有因此而走得更近,就好比,城市越大,你越孤单。
1
朋友圈的“虚假”
当你还在谈论朋友圈式友谊的时候,朋友圈早已成为了很多人的营销途径,发展到现在,如果说什么是他们的最强大营销工具,那非微信及朋友圈莫属。同时,很多人也在抱怨,朋友圈就是被他们这些人搞的乌烟瘴气,到头来还反被他们收了“智商税”。
前几年,在朋友圈经常性出现的刷屏级现象,就是很好的说明。不是疯狂卖课的,就是贩卖焦虑收割韭菜的,不是搞微商的,就是求你给钱的,反正很是烦人。不过从今年开始,明显感觉朋友圈干净了许多,但还是有不少人,继续地在刷着屏、卖着货。
比如那些在朋友圈大力推销保健品的,把那些所谓的保健品,吹的“神乎其神”、“一两个疗程就见效”,再加上现在还有网红明星们的视频带货助推,更是是让不少的80、90后,甚至是00后们都开始迈入了保健品消费的大军,当然也包括了那些很容易被盯上的老年朋友们。
又比如那些在朋友圈恶搞传销洗脑的,大打鸡血、高喊成功、赚死你钱的也不在少数。
如“权健”一样,当保健品遇到了传销,很大一部分人,就会沦陷其中、丧失理智。
前段时间就有关报道说,一位女士得了重感冒发高烧不去医院看病就医,却只靠喝如新g3果汁来“抵抗排毒”,最终其肺部受到感染,把她自己的命也给搭上了。
对这些在保健品面前,连基本的常识和心智都已失去的人,其实是很可悲又可气的。
再比如那些在朋友圈里各种花式“微商炫富”和教你投资理财的,目的就是吸引你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交钱忽悠、忽悠交钱。
什么恭喜某总又喜提豪车,玛莎拉蒂、大奔路虎的;什么某总又和所谓“高端人士”,如和美国前总统欧巴马等领导人“切磋”、“合影”的;还有快来跟某总带你月入十万百万不是梦的,等等。
最后,那些发迹于七八十年代的“成功励志鸡血”套路,变着法儿的被这些“别有用心”的微商们玩到了朋友圈。
渐渐地,你会发现,不管是你主动加的,还是被动加的好友,虽数量越来越多,朋友圈里能真正出来听你倾诉交流的,却越来越少。
在朋友圈里聊得火热的同学,见面后却不敢打招呼;在朋友圈里聊得像闺蜜,线下即使见到不招呼就如同陌生的网友;在朋友圈里的“精神抖擞”,到现实里的“郁闷颓废”。
连曾经的同学、朋友在朋友圈都如此,更何况这些在朋友圈里的“陌生人”。
2
发怕被吐槽,不发又难受
当微信通讯录列表越来越长,你就越感空虚;当微信好友数量,都被“明码标价”当作一种资格门槛,你顿感哭笑不得。
在聊天窗口打下了一大段的“肺腑之言”、“真情实感”,再看看刚刚对方“热气腾腾”的朋友圈,想想还是算了,快速的按着删除键,瞬间清空。或者发出后“秒撤”,留给自己看着那条“你撤回了一条信息”中,独自品味。
在看到朋友圈里的大家都如此的“风光无限”,你也不甘寂寞,想要评论一番,犹豫思考再三,最后,还是用点下的一个赞,来表达了你所有的情感。
当你发觉怎么好久都没看到对方的朋友圈动态,点进他们的朋友圈,你才发现这么一句话:“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你逐感叹到,朋友圈三天可见出现后,你连了解对方的资格都没有了。
所谓的成熟都是默默地,从曾经在朋友圈里的“不顾一切”,到如今的“小心翼翼”。
你花了半个月积蓄新买来的东西,想发下朋友圈,担心别人会说你炫富、浪费、嘚瑟;你想表达下自己的情绪低落,又担心别人说你无病呻吟;你想分享下自己的书评,又担心别人说你装逼;你就想在自己写的文章中表达下观点,又担心会有人说你矫情;你想发个自拍,又怕别人对你品头论足,美颜是不是开过了头……
就这样,在朋友圈,你发怕被吐槽,不发又难受。
3
别让你的“高潮”泄在了朋友圈
这里“朋友圈”只是个指代词,更多的时候,指的是你的手机。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人的“高潮”,其实都发生在手机里。
那些你懂的就不必多说了,就拿朋友圈的赞赞小红点来打个比方,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了它,心都不安。
好不容易,相约一起出去吃个饭,对着美食,就是一顿狂拍、自拍,和对方也说不上几句话,立马就发朋友圈,等待几秒后,还问对方怎么就没几个赞,是不是光线没拍好。可谓是,赞不来饭不香。
对方心里也在犯嘀咕,你能不能把手机给放下,咱们,就好好的吃个饭,聊个天,看着我眼睛的那种。
太依赖于手机和朋友圈,期许通过通讯录里的那些好友,给你点赞,为你捧场,来满足你内心的空虚和填补你的孤单,到最后,一直发圈一直虚,一直虚一直发。
抱着手机和朋友圈,都没有把时间用来好好陪陪现实中的家人、朋友,你总是把对方对你的付出,都当成了理所当然。
习惯性地把真实的话深埋心底,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起码看上去是你想象当中的那个样子。
你对朋友圈里的那些人,好像和谁都熟,又好像都不熟。
你总是想借各种机会来给自己制造“充实”的感觉,起码要让朋友圈里的人看到你是这样的,其实,更多时候,都是你一个人在那几寸手机屏幕背后“演戏”。
你说现在网络很发达,基本上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一切,你发现自己很少和别人说话,担心话都不会说了,朋友建议你去学学演讲,或者再不济养只宠物,天天对它说话。
你总是在朋友圈立志要财富和事业双自由,誓要变现一切,也总对自己说,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事实是,你又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能去哪里。
所以后来,你常看到或听到,那些慢慢消失于朋友圈的人的故事。他们去干嘛了呢,你又不得而知。
只是你也意识到,比起朋友圈里的“虚无”,你的生活才更加重要。
写在最后:
朋友圈式的友谊,不要轻易的去给别人私聊求赞、卖货、群发信息骚扰,其实就已挺好。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圈之交赞极好。
千万别让你的“高潮”死在了朋友圈。
毕竟,你的生活,不是只有手机和朋友圈,去多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多好。
请别问我什么才是有意义,如果你认为堕落也是一种自由的话。
-END-
温馨提示: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所有热文会同步更新在简书-李罗伯专栏文章这里,所以还请您,同时关注简书社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李罗伯。
去做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趣、有料的人,再次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