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绿皮书》很火,看了后感触颇深。我原本是期待美国大片里炫酷的特效,不过这次的感觉很不一样。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见证了两个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友谊。这部片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感情真挚而又令人动容。
不禁让我联想到2014年一部口碑超好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一位生活在贫民窟里的黑人“小混混”德里斯,被收养自己的阿姨赶出了家门,为了生存应聘给一个身体残疾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当私人护理。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似乎触不可及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应聘面试的时候,别人都故作彬彬有礼,表示自己想要帮助残疾人。而德里斯则毫无顾忌,耻笑菲利普,直截了当地要签名领失业金。而菲利普却恰恰选中了他。德里斯看上了这里豪华的卧室和美女助理,一开始他拒绝给瘫痪的菲利普“穿丝袜”“掏屁股”,引发了一系列笑话。菲利普叫他给他巧克力,他则打趣他说“没有手,就没有巧克力(法国谚语)”。工作上,德里斯总是不专心,丝毫没有尊重菲利普的意思。菲利普的一位朋友劝菲利普远离那个黑人,说他一点不靠谱,而菲利普说“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这是一种渴望被平等对待的希望。
在深夜菲利普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的痛苦的时候,德里斯想方设法的使菲利普冷静,带着他出去透风,让他抽烟来缓解他的疼痛。
后来在一次交谈中菲利普了解到德里斯的家庭状况后,知道德里斯不可能永远照顾他,便辞退了他。菲利普也重新找新的护工,却怎样都不能像德里斯一样令他满意。
德里斯得知了菲利普的境遇,连夜赶到了他身边,帮他刮了胡子,带他到了海边。德里斯联系了和菲利普关系亲密互有好感却一直不敢进一步的女笔友,他们在餐厅见了面。
德里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贫困,肤色,他小时候就被叔叔阿姨收养,后来叔叔去世,靠着阿姨养活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孩子,自己没有固定的工作,过着艰苦的生活。他曾经因偷窃入过狱,性格粗暴,做事冲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其内在的美。他正直,路见不平敢于出手,敢爱敢恨。对菲利普的女儿不检点的行为也会义正言辞地提出自己的不满。
相反,菲利普自带光环,他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出身古典音乐世家,高贵。他常常出没于一些高大上的艺术展览,欣赏艺术和古典音乐。爱好冒险的他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脖子以下全部瘫痪,只有头能动,妻子也因此离开了他,失去了美满的生活。
两个人身份地位截然相反,而同在患难中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包容到包容,最后成了彼此都离不开的挚友。
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我想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患难见真情”。朋友之间在快乐的时候能嬉戏打闹,在悲伤的时候能互相体谅分担。真正的朋友心灵互补,彼此都影响着对方,彼此都需要着对方。
开始的欢笑,最终都化为一丝感动。因为两个人的不断磨合,互相变得更加完整,触碰到了新的生活。德里斯给菲利普带来了欢乐,在德里斯的帮助下菲利普还收获了爱情,德里斯也由于艺术和修养的熏陶,改掉了以往粗俗的作风,自己画的一幅画还卖掉了11000欧元,在应聘新工作的时候谈论艺术收到赏识而获得一份正经的货车司机的工作。
这次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绿皮书》,有点像肤色对调的《触不可及》。电影里的两个主人公,一位是出身钢琴世家,声名显赫的黑人天才钢琴家唐。谢利,本来可以安安静静的搞艺术,他却鼓起勇气,“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为了消除美国南部的种族偏见,开始了南巡之演。一位是出身低微,为人粗俗,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白人托尼利普,他因为夜总会的倒闭而丢了工作。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博士,谢利博士雇佣了托尼作为私人司机。
开着一辆绿皮的汽车,两人开启了一段公路之旅。但是一路上,谢利博士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羞辱,谢利博士表面上在豪华的大厅为白人演奏钢琴,而背后却不能用白人用的厕所和衣帽间。在西服店被老板拒绝试衣,因为夜晚驶入日落之后黑人不能进入的“日落小镇”而被警察抓住...谢利博士总是忍让,始终保持着尊严。
在最后一场演出,邀请演奏的餐厅拒绝谢利博士入内用餐,谢利终于没有妥协,毅然决然违反合同,离开了餐厅。他走进一家黑人小酒馆"格鸟",在这里他放飞了自我,面对着一架破旧的古典钢琴,依旧弹出了惊艳四座的乐曲。
影片的结尾,在平安夜谢利来到托尼家,受到了托尼家人的热情欢迎,与托尼的家人深情相拥。
因为两人之间的差异矛盾,两人总是发生一些戏剧化的冲突,但在关键的时候两人都互帮互助,共度难关。
有人说:这是一部难得的佳片,影片围绕“种族歧视”“肤色”等话题,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全程的压抑的氛围,将种族冲突割离的社会环境渗透于人物和故事中。幸福要自己去争取,当我们有一天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甚至是尊严,要相信世界给了我们机会,那一刻黎明就在不远的未来。
最后引用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的一句评语:“它把一段温暖、动人又了不起的友谊带上了银幕,同时又讲了一个关于爱、同情心和深层次共鸣的人性故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