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书友,还是在QQ好友里,那时最喜欢逛她们的空间,古风古韵的图配上她们细腻、温婉的文字,简直是视觉盛宴与心灵享受。徜徉在她们空间的文字里,像是身处在另一片天地,钦佩她们的文采斐然,当时还转载了不少。后来,微信兴起,QQ便很少用了,那些空间里的文字依然独自绽放着光彩,只是我从“QQ空间”开始转向了“微信读书”。在这样一个优质的读书APP里,有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随意选读,经典名著、诗词歌赋、技术文刊、青春小说等等应接不暇,我欣喜的像发现了新宝藏,一有空便扎在了里头。我喜欢给加入到书架的各种书籍分类,如“经典说”,搜集的自然是经典的中外名著,“散文说”搜集的则是自己喜欢的名家散文;“诗词歌赋”搜集的是各种上新的诗集、词集、传记等;还有一个“气质说”,那必然是提升自我的鸡汤文了。每个阶段每种类型换着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偶然间,看到一个关注我的书友,查看到那人的书架,发现其阅读记录及读完的就有八十多本,真是佩服至极,想必那人定是位博览群书的博学者。原先以为,自己搜集的这六十多本书,已经是坐享书屋了,再看到他人的读完书目,我汗颜自己的爱书与那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我点完相互关注,发现他的书目都是一些关于中药医学的类型,那应该是他从事的职业吧。所谓术业有专攻,能把爱好发挥到极致也是人生之幸事了。我想,我也应该学他所长,每天坚持一定的阅读量,把热爱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也能更接近“博学”。所谓读书使人进步,大概就是如此。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看的书越多,认知就越广阔,内心更笃定,从容面对生活,待人接物也温和。记得去年冬天,我在喜马拉雅听书,结识了一群听友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职业,不关乎年龄、性别,却因为相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个群里。他们结缘于书,在故事里畅所欲言,他们谈论爱情、梦想、生活……每次看完群消息,都受益匪浅。我喜欢群里的一位“姐姐”,她的文字温柔又谦逊,她是群里公认的“博学者”,她却说那只是交流而已。她是群里的光,引领着大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每次看完她的文字,感觉整个人都明朗了许多。我想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她的文字里藏着她读过的书,她的谈吐里藏着她的优雅与从容,温柔和谦逊。然而她,不仅仅“博学”。
在路遥《人生》的读书交流会里,她如是谈论爱情:如果让梦想照进现实,生活的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巧珍那样的勇气和决绝,我爱你,义无反顾。等到考虑婚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马栓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生活就是鸡零狗碎,教育孩子、赡养双亲、跳槽被炒…两个人撑起一个家,每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责任感。在30-50岁这个年龄区间,可以说爱人们更像战友,靠背而战,守好家,而这个阶段是责任和担当最重的时期,爱意变成游丝,见缝插针;但是有爱才有疲惫时的一杯茶,一双温暖的手,安抚好你心头的褶皱。50岁以后,孩子羽翼丰满,各自飞去,爱人的亲密关系会恢复甚至更亲密,如封存的陈酒。但前提是年轻时的浓烈情感,一起奋斗的相濡以沫,最终汇聚成流在心里的清泉,等老了,背驼了,还愿意牵着彼此的手一起走,这就是爱情。她说,再美好的爱情都会落入尘埃,可我们要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而最重要的是,不忘记成长,所以说人生是自我完成,我们要做自己,让自己幸福……
书友们就像一本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珍藏,值得一读再读,很庆幸能够认识并聚在一方天地里,有你们人间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