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回报
暑期开学以来直到十月份才正式上课,九月只上一次钢琴课,课业的紧张再加九月底的一次生病,整个一个九月练琴时间屈指可数。这在学琴路上是可怕的“态度”。
看到朋友家孩子每天坚持练琴朋友圈打卡,我想我必须采取措施了,自我监督,自我督促。朋友圈打卡不是为给谁展示,老师亦没有要求,我只是给自己又“作”了一个事情,有效促使孩子学琴,坚持练琴。
坚持练琴打卡十一天时,朋友回复说,你坚持到二十一天就可以完全抽身了,我说希望如此,但心里只能呵呵了,在女儿这个年龄,我怎可完全的抽身,理论上既是如此,事实上在孩子学习途中,父母一直扮演一个不时观望,适时参与,适时撤离的角色。
我把自己逼到前方,就必须坚持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成就一个更好的孩子,事实上,女儿的确可以做的更好,更好的前提是我更有效的,更合理的督促与监督。
我是不是该感谢那位说坚持二十一天就可以抽身的朋友,真是借他吉言。就在女儿坚持到十二天时,在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自己又自主练习其他没教过的曲子和弹一些自己学过但觉得好听喜欢的谱子。
我坐在女儿身后,看着她弹琴投入的样子,手指在琴键上“舞蹈”,弹起琴来整个身体的身韵,让人看得都是那么投入,使我也沉醉于音乐其中。默默地我觉得脸颊有两股热流顺颊而下,我所有的付出,牺牲,坚持都是值得的。更要感谢女儿本身,我的坚持促使了她的坚持,因为只有有了女儿的配合,教和育才能成立,才能致使女儿成就她自己。
2、一张图片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
朋友圈打卡后,大家见了都会说一句,你孩子真乖巧,那么听话,我呵呵回复之余带一句,也有淘气的时候。
带孩子哪那么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学习之路,更是斗智,斗智,再斗智,但是可不敢“斗勇”。
船在航行之时必有帆,所以说是“扬帆起航”。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中,孩子是那条船,父母就是他们的“帆”,只有具备了帆,孩子们才能很好的航行。风平浪静的海面船也不宜远航,必须借助风向船方可行驶,因此我觉得这个“风向”就是孩子们要接受的知识。正可谓“无帆不行,无风不动”。船的生命是“水源”,只有在水中,船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水源”可视为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由此方可充实生命,充实生活,充实和丰富人生。
父母如何在孩子学习中做到推动,必须做好“帆”的作用和“风”的定向,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在孩子尚小的年纪。
拿女儿学琴来说,她的自主性有多少?如果按百分比来算,能占一半吧!我认为。另一半是我的监督和督促。
该不该逼孩子一把?我觉得并不是逼。因为只要她做到琴凳上,整个弹琴的身韵都出来了。我做的是循循善诱。这样给女儿说:妈妈听你弹琴,心情可愉悦了。你看,你弹琴能给妈妈带来这么轻松的心情,让妈妈高兴。那你这个事情就做的值。后来在我身体劳累和因某些事教育了孩子,女儿都会说:“妈妈,我弹首曲子,你心情就好了”。
新学期开学初,一次放学后女儿告诉我,在学校音乐课上,老师弹完琴后问谁能唱出曲谱?女儿是第一个举手,并且能正确唱出谱子的。我顺势跟她说:“你看,这就是学琴给你带来的好处。如果你没学,之前没接触过,你能迅速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吗?肯定不能,是不是!”。女儿听后恍然。
当然,在练琴时,女儿也有不想练得时候。在别人问她喜不喜欢钢琴,她会很干脆的回答不喜欢。超级不喜欢别人这样的问话方式。孩子这个年龄没有特定的喜欢不喜欢,只有应该不应该。
孩子小没有定向,作为引路人要做好指导。父母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我不能管束他人的说话方式,但我必须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我的问话一般是这样的,“学完之后你觉这个课怎么样?或你在这堂课上收获了什么?”。直接引入主题,这不是是非题,孩子不会单纯的回答是或否。我认为不会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回答“零收获”,除非他上课睡大觉。好!就算睡觉,肯定也是有原因的。当然我的孩子并没有这种情况。而且我做思想工作,和学习指导都很到位。所以,我的引导一直不是问题。
再者孩子小,大部分情况下,学下去的理由是父母的坚持。而我的女儿,不仅仅有我的坚持,更大的原因是她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只是孩子小她意识不到其中。
比方说她在音乐课的表现为自己获得“音乐课代表”的殊荣,这都是她努力学琴的成果。
孩子无意识,作为父母这张“帆”就必须给撑住风吹的方向,孩子这条“船”才能稳稳的前行。孩子小的时候就是条“小船”,“无帆不行,无风不动”。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在时间允许内的,我依然坚持陪伴孩子走下去。我的宗旨是:选择它,就要坚持下去。
终有一天,女儿会很庆幸,我的妈妈在我成长历程中让我学会坚持、学会接纳、学会学习。不放弃任何让自己增长学识,提高能力的机会。
3、说说学琴的理由
人生漫漫长路,只有打好人生的奠基,才能开启生命的长途。
重复下学琴的理由:孩子,你弹琴——在黑白健中跳跃的十指,在妈妈劳累时给带来了愉悦,同时你也掌握一个又一个新技能,帮助你个人不断成长。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能让自己增长才干,你所做的事情就值得做,值得继续做,努力做,坚持做。
看过某篇文章里说过,孩子,爸爸为什么让你学一门乐器?那是因为,以后爸爸妈妈如果不能陪你,在自己伤心难过之时你至少可以弹首曲子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大意是如此。后来很多家长就这样类似的话语教育正在学某样乐器的孩子。事实效果不佳。
文章中那个爸爸说的有道理没?有。但是不适应教育所有人。那篇文章的虚与实否不予追究。就其回答来看,它的效果适于成人,或一定大小的孩子。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不高兴了,我弹首忧伤的音乐或高兴了弹首嗨的。孩子们小,没有那种概念,太抽象。给孩子说些当下切实的理由就可,孩子们小小的年纪,哪来那么大伤大悲的事情,哪怕有?或许一个棒棒糖就搞定的开怀大笑。
教育孩子,找到自己切实可行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观点太多,但真正能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寥寥可数。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如何教育引导,多方关注,,吸取其精华。综合到自己孩子身上必须自己还得钻研一套理论再实践。网上的理念只可借鉴,万不可仿效。
自媒体的时代,千人万言,孰是孰适,需斟酌,斟酌,再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