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一则视频,说的是两个孩子在往水坑扔石子的时候,不小心,石子砸伤了同伴的头,破了皮。后来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去同伴家里道歉,却遭到对方父亲的踢打,拽头发,视频里母亲用身体护着孩子,场面引发了我的不适。我觉得孩子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毕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被打,内心一定是充满恐惧,愤怒,愧疚,自责的。作为家长,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该怎样帮孩子梳理情绪呢?
我觉察到自己有强烈寻找答案的渴望,但大脑却像是被冻住了,无法思考,起初我认为是自己代入了母亲的角色,如果自己面对当时的情况,除了报警,好像也做不了什么。或者说我根本找不到如何处理母亲情绪的方法,搞不定自己,何以帮助孩子处理这个创伤?直到昨晚临睡前,我头脑里突然出现小时候,眼睁睁看着爸爸和人打架的一个场景,我才顿悟,原来这个视频触碰了我记忆深处的一处印痕,在前面几天里,我完全没有觉察到,直到情绪在内心深处发酵,它才慢慢浮现。
先来说说爸爸打架这件事,那是我人生中所见的唯一一次。爸爸是个非常和善的人,一辈子不占人便宜,一辈子对别人比对自己好,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个晚上为什么会出现打架的事。那年我大概十来岁,和家人一起住在爸爸单位的宿舍,一排两层楼的房子,周围都是爸爸的同事。爸爸做销售,业绩不错,人也特别外向,下班吃饭后,喜欢去邻居家串门。那晚打架的人正是爸爸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是临时起冲突,只记得当时那人说他必须替他爸出一口气,然后就和我爸打起来了,我清楚地记得我爸被按倒在地上的那个场景,我吓傻了,妈妈在旁边大喊,周围的邻居都从屋里出来,帮着拉开他们。打架持续的时间很短,并没有造成外伤,我当时特别愤怒和愧疚,愧疚的是自己在爸爸受欺负的时候没有能力保护他。对方因为是儿子,就可以帮他爸打架。因为憎恨他们一家,以前我会有礼貌地叫人,那之后我见到他们家的任何人,都是一副厌恶的表情。
我能记当时应该还有恐惧,害怕爸爸受伤,后来没有造成受伤,恐惧的情绪便释放掉了。尽量让自己回到那个晚上,我看见冻僵在那里的自己,惊恐的眼神似乎看不到我走向她。我走过去抱着她,摸摸她的后背,企图让她放松下来:“亲爱的,我知道你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暴力的场景,可那是大人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解决方式,你需要做的只是接受,尊重,你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即便处理的方式看上去不是那么和谐,依然在推动事情向好发展。亲爱的,我知道你心疼爸爸,知道你想要像爸爸为你遮风挡雨一般,也去庇护他,知道你看见别人为爸爸打架而你没有能力去做时,自己的无力无助。亲爱的,我看见了你的感受,理解你想要为爸爸付出的心愿,相信爸爸也同样能感受到,你已经传递了爱的力量给爸爸。比起你去替爸爸承担,爸爸更希望他自己面对何处理这件事情,那是他人生的功课,所以,请放下你的愤怒和愧疚,每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而且一定有益于你。”和自己说完这段话,我感受到心里的轻松和愉悦。我看见冻僵的小女孩空洞的眼神里有了光彩,她朝我微笑,笑容像一朵慢慢绽放的花朵,周围的世界都有了颜色,有了光芒。回归到你如花的豆蔻年华吧,我们挥手告别。
回到上述的视频里。突然意识到我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了母亲和孩子的身上。有了上面的梳理,我感受到自己能将两个事件剥离开来。视频中的母亲被打,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反抗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她以母亲的本能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她且不论力量大小,和对方厮打在一起,孩子很可能在扭打中受伤,甚至激怒对方进行更猛烈的还击。至少她的受给了对方降温情绪的空间。报警自然也是必要的,对方孩子被误伤和自己被打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才能清楚地解决。不然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犯错和被侵犯。
在对孩子的引导时,我认为也可以作为两个事件去帮孩子梳理。
梳理误伤事件。妈妈带着孩子登门道歉并没有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是有意无意,发生了,造成了后果,就必须勇敢承担后果。引导孩子有责任心,承担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为了避免升级为暴力事件,我觉得家长可以先尝试电话沟通,知道对方的立场和情绪,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不急于带孩子登门道歉。如果在对方比较激动的情况下仍需要见面,也可以带上第三方,比如社区工作人员等,避免造成直接冲突。
帮孩子梳理妈妈被打的事件。首先要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帮孩子处理愤怒和愧疚的情绪。对于惊恐,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方为什么会大打出手?事情从不带给人情绪,情绪来自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对方的信念是什么?比如: 别人伤害了我,我就要加倍地还回去。这种信念对不对?会导致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加以引导。潜意识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信念,才会指导什么样的行为。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妈妈被打,妈妈怎样看待这件事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妈妈的眼界和格局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妈妈可以从被打这件事上找到什么积极意义呢?首先,给了对方释放愤怒的窗口,本来对方是有理的,这一出手,就变成了无理的一方。主动权掌握到了自己手里。其次,从这件事情上也学习到,任何时候都要有保护自己的准备。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去假设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周全考虑,时刻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三,尊重要给与尊重你的人,对于蛮横无理,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要勇敢地回击,当然不是去以暴制暴,而是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有伤,对方需付医药费,如果人格上遭到侮辱,道歉也是必要的,等等。
以上便是我对事件中引导孩子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