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梅,就是炎热的盛夏了。伴随着气温的飙升,各种记忆的碎片也仿佛被逐一地唤醒,并足以拼凑齐一幅笔墨浓浓的夏日里的图画。儿时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
晨光里的空气散发着微微的甜香,抬头望去无处不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为数不多的树上,知了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鸣叫着,像是給午后的人们唱着从不间断的摇篮曲。说也奇怪,那时听着蝉鸣并不觉得有一点点的厌烦。到了傍晚时分,各种竹椅木凳瞬间就占满的弄堂里并不宽敞的空间。微弱的路灯下,搬出桌椅小酌一杯的大人们也并不少见。就着花生米、猪头肉,或者是前夜腌制好了的西瓜皮,数小瓷杯的香醇美酒入肚,顺势就在躺椅上呼呼入睡了。
那个时候的夏天,是自然有机的、是有呼吸的,早晚和中午犹如季节那样变化分明。人也是自然入睡,自然醒来的,几乎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再酷热的天气,一早一晚总是凉爽的。一年中难以入眠的日子也不过几天而已。
对于我来说,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记忆最深刻的还要数那碗用元麦粉熬制成的粥了。严格来说,我的记忆是通过我的鼻子烙下的,因为至今,我都没有尝到过那碗粥的味道。有时候人的嗅觉以及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无限想象所带来的对美味的记忆程度远比舌尖带来的要深刻得多得多。
我儿时生活过六年的弄堂里,有多家来自于江苏泰兴的人家。每天午前,都能远远地闻到一种从他们家飘来的特别浓醇的香味。好几次,实在忍不住就顺着香味去到他们的家门口,于是,终于得知那香味是来自一种我从未见过更未吃过的粥。看起来稠稠的,淡淡的咖啡色里夹杂着一些白白的饭粒。他们称之为汉子粥(这个“汉”字的发音为Hian,普通话里没有这个发音)。每次闻到其香,总是弄得我垂涎欲滴。尽管很想尝一尝味道,但生性羞怯的我,总也没能如愿以偿。
后来我知道这种粥叫粯(Xian)子粥。粯子就是元麦(大麦的一种,也叫裸大麦)磨成的粉。也许在江苏泰兴那里,粯的发音不是Xian而是Hian,所以就听成汉子粥了。
从百度上得知,这种粥是在一大锅白米薄粥(或吃剩的白米饭加水熬成的稀饭)沸腾时加入糊状或粉状的粯子熬成的。那浓浓的香味正是搅拌粯子时而产生的。尤其在夏天,清晨便熬制一大锅粯子粥,一日之中随时喝上一口,清热解燥,如久旱逢甘霖,沁人心脾!既可口又养人,据说当地有“粯子粥灌灌,养得像个胖倌”的说法。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已垂涎欲滴啦?!想不想自己动手熬一锅粯子粥尝尝?不过,好像普通的商店超市没有卖元卖粉的。也好,为了保留这一份纯粹的、并非来自舌尖的美好记忆,不喝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