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意趣: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
自序:
一、佛法教化的本质与弊端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义理的开导或修持的指示,都是通过理性的随机适应,自由抉择所形成的。
这种弘传方式的弊端在于:
1.初学者不能统摄条贯适应不同根性的不同教法
2.不同法门的特性、次第、关联被忽略,从而不能完满地把握、总持佛法。
总结:佛法的多姿多彩、适化无方,凡不能统摄总贯,不能始终条理,都会犯上偏取部分而弃全体的过失。最终使佛教徒走上空疏贫乏的末运!
二、总持佛法的必要及太虚大师的捡择
弘传佛法的大德,只有对佛法的统贯条理有一定的胜解,才能应机说法而不落入杂乱与偏向的窠臼。
古来,天台和贤首二宗的大师统摄全部佛法,而组成浅深的进修历程显出彼此间的差别,又显示出彼此的关联。但其重心在圆教,故仍不免偏取。
近代太虚大师以“五乘共法”、“三乘不共法”、“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与宗客巴大师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综贯成佛的菩提道次第恰好相合。
总结:“福德资粮,则人天具摄;智慧资粮,则声缘相协;律及经论,皆所依止;仅取一分,不成菩提”的全体圆满佛教才是值得积极弘扬的。
三、人乘正行趣向佛道的依据和意趣
如来说法,总是先说“端正法(布施、持戒、离欲升天/定)”,然后对有出世可能的,授以出世法门。但由于佛法的重心在出世(胜过世间一般),所以集经者,对于“端正法”总是略而不详。太虚大师根据去来说法的次第而指出如来出世的真实意趣——教导人类,由人生而直趣佛道。
所以着重熏修十善正行,不废世间资生事业,依人乘正行而趋向佛乘,(不以厌离/念死为初学的法门),是此教法的真正意趣。
人乘正行而趋向佛道,即是摄得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功德而趣入佛道。但为适应某些众生根性,佛及古德才于大乘旁立二乘究竟的方便道以及旁开由天乘行而入佛乘,由二乘行而入佛乘的方便道。
所以从虚大师抉择开示的全体佛教来说,一切无非成佛的法门。这不但综贯了正常道与方便道的一切,圆满显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导归于究竟无上的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