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字字珠玑。

每一个点,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观点,放到教育上都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汪洋大海。也许每一个孩子,或者每个成年人,把其中一个优秀的品质坚持到极致,都会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所建树。反复看了两遍,未来还会看很多遍,也尽力尝试在有限的范围内去坚持和内化某些特质。

成年的us,自以为聪明地放弃了很多真正优秀的品质……看到遥远的高人我们觉得“远”,而we又逼迫孩子去学习和应用且具备这些品质,真正该践行的us又不愿相信和践行……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宝儿一岁半了,不停不停不停地上茶几,外婆一天洋装呵斥很多遍,娃儿已经不怕外婆了,在他们的意识里似乎成了和外婆互动的游戏;大姨一天来茶几上“拎”下他们好多遍,娃儿似乎也不怕,又像和大姨玩了一场亲近游戏;娃儿爸爸看到娃儿妈妈发送的娃儿上茶几的视频,刷刷刷发送了好几条娃儿上茶几“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视频”,于是妈妈发送孩子状态的热情消减了;而娃娃还是要不停不停不停地上茶几呀,没人的时候,妈妈其实就是一种默许状态让娃娃上的,-—反正他们是喜欢上的,拎下来还要上,默默想,喜欢就让他上啊,哪天他自己消减了这份热情和好奇心❤自己就不上了吧。还有他们为什么上呢,是不是自己这个年龄阶段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觉得该读些婴幼儿心理学的书籍来了解下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能怎么加固一下这个茶几,尽量给孩子些更安全的范围内爱上上吧。

宝儿们一岁半多点了,慢慢越发到了没有小时候那种无拘无束、任何行为都会得到肯定和理解、和包容的阶段,似乎越发到了大人该“管束”的阶段,“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不许这样”,孩子们那么多本性、自然的行为被了太多“不”,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又要他们太多“要怎么做”,我们就真的对吗?

娃儿要上茶几?上桌子?我们反复反复说“不”;

长大了却反复要娃儿丢下手机去爬山,去跑步;

娃儿到厨房了,拿着勺子当当敲,我们赶快夺下;娃儿拿着一包挂面全部扔到地上,再揉成碎末末,玩了好久,妈妈我做着饭,默默没吭声,等我娃走了,赶快把他们打扫起来倒了,妈妈不敢吭声,怕被指责溺爱孩子,妈妈也想保护孩子摸摸这个,拿拿那个,敲敲这个,摔摔那个的对外界的好奇心、感知和探索的自发的欲望啊……

我们总以为我们曾经被这样教育成长,这样就是对的;

也不尽然呀,我们需要听听真正的科学家、教育家、各行各业的大家们、经过研究而被实践和验证的科学的方法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