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报告主题是“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走向。
课改20年,追求的是教育现代化发展。2013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六项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六项职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与课程高度相关,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领导课程教学,由此可见课程领导力之重要。
关于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有很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理解意见。
吴清关认为课程领导内涵有六方面,一是设定课程目标与计划,二是管理与发展学校教育方案。三是视察和辅导教学改进。四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五是评量学生学习结果。六是塑造课程发展文化。
张民生认为课程领导的内涵有这样六个内涵,一是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和课改方案。二是建立和健全学校课程开发组织。三是引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五是与家长和社会沟通取得支持。六是把有效经双验积淀下来形成制度,同时建设制度文化。
课程领导力,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调控、驾驭能力。是校长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的首要能力、核心能力,包含了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课程规划与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要素。
一个好校长的关键在于课程领导力。
校长课程与教学领导力首先体现在领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无法适应所有学校,课堂教学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阵地,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来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
其次,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体现在学校整体课程架构上。要思考三级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结构,为学生建立起具有整体性、个性化的学习历程。学校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在原有国家课程中简单地增加一些课程门类,而是指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学校课程的育人效果取决于学校课程的整体性、涉及课程的方方面面,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连续性,关注课程之间的纵横向联系。
最后,校长要成就学校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必须引领本校教师的在职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减轻作业负担,促进教师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改变教师被成长、被提升的状态,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内在需求,唤醒教师的内在自觉,开展相应的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此,学校要运用课程统整,形成学校学期课程实施指南,成为全校学期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对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做了系统设计和统筹安排。其中拓展型课程包括学校限定拓展型课程(德育类课程、优育活动课程、五大节日课程、阅读课程)和自主拓展型课程(普适性自主拓展型课程课内进行,特长培养课程实行走班课外进行),让课程教学真正适合学生发展。限定性拓展课程
探究性课程的实施形式为专题作业,实施载体为“课题研究,课时安排为每一课时,由语、数、英学科分别承担三分之一,其他学科将探究型内容纳入基础型课程的课时内完成,教学每一门基础学科,每学期至少有一项探究性作业。
将特长生培养纳入自主拓展型课程,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定向培养,以本校教师为主,外聘为辅。加大自主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力度,不仅培养兴趣,还要加大对特长的培养力度。
报告专家陈博士对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给了如下建议:
价值思想引领是课程领导的首要任务。引领的重点是思想引领。关注课程实施,关注优质课堂,关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个建议是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一是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体现在对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和校本实施上;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上。二是提升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包括对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判断;对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和组织力;对课堂状况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要的了解;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三是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
第三个议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研究团队。建立研究制度,参加校本课程研发和备课上课制度,重视教研组共同体文化建设。
我将认真理解这些建议,并应用于学校的课程领导。
下午报告的主题是“老师能走多远”,我带着“我的教师能走多远”的问题开始跟着赵慧君院长深入地学习。
关于老师能走多远,这是一个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
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教师要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变化的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担负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教师专业的本质特征是需要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服务理想。
教师认为受过专业训练,可是水平不过如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提高的需要生理需 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杜威说:选择了一种职业,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有哪些呢?
第一、 认识专业自我。任何一个教师都要经历职初、合格、成
熟、名师的过程。要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怎样成为谁”。比如初入职教师特点是眼里没有学生,主要的办法是给她找一个师傅。
第二、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任何一个老师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安全、交际、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目标的人生,就是一头拉磨的驴。没有目标的人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长期目标的人最终成了百万富翁和行业领袖。
第三、了解专业角色。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教师是教育者、管理者、朋友、协调者、服务者、替罪羊。我们要做学者与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用儿童的思维思考儿童。同时还要有多视角的认知教师角色。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让学生感受到爱,不断更新自我。要爱孩子,而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第四是提升专业素养。
1、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专业理想、专业情感 一位it行业知名人说过: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原因都不是技术,而是爱心和责任心。因为喜欢,才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因为爱才不知疲倦。 教师的三种状态,即生存型(为了生存) 、享受型(吃苦也是享受)、发展型(创造的幸福)。李镇西说,如果你对职业不满,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改变职业,一种是改变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说当教师不为发财,为孩子不遗余力,爱孩子不图回报,做管理不带私心。
教师的专业理念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完整的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正确的人才观,人人可成才。正确的质量观,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正确的管理观,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管理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优秀教师要有浓厚的学术根底,广博的知识面,既要把握教育的真谛。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独特的经验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校的、拓展能力。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是什么呢?《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需要变,适应变。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追求高度宽度深度度。高度,是追求卓越。宽度,是提升常识素养。深度,是学会智慧思考。
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陪名人散步,陪名人散步,不如自己感悟。所以要读书学习(文化修养、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常态。李镇西说教师要有书卷气。
教师还要向他人学习,未来的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教师劳动是群体性和个体性统一。
教师还要参加培训。学习决定生存与发展。只要停止学习就会衰老,只要学习就会年轻。生活中最伟大的事就是保持头脑年轻。对学习没有渴望和追求的人将失去未来。
教师要经常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避免成为默默辛苦的失败者。学习陶行知每天四问,我身体、学习、工作、道德都有没有进步。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反思会让自己超越“职业高原”。不断反思、学习、前进是一个教师通向成功之必经的历程。
没有资格不跑,专业化发展之路没有停歇。人生就是一项你自己做的工程,是在给自己盖一栋完美的房子。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其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生、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含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每个维度下都有四至六个领域。如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这些要引领老师们学习吸收,将这些都装入行囊,才能真正和他们一起完成远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