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弱的力量
春节回老家,突然见到了邻居晓兰。
她比我小几岁,瘦瘦的,低低的,剪一头短发,眼神清澈有光,给人神采奕奕之感。走路带风,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相信跟她后面,很自然地就觉得身轻如燕,有想飞的冲动。
这么些年,我见闻了她不少的故事。有时感叹,时而感慨。
她的爸爸由于成分高,都40多了才领了个哑巴当媳妇。晓兰出生不久,奶奶离开人世。没有人管问,稍大些时,冬天地上积起厚厚的冰雪,她敞着怀,没有袜子在那里蹦。夏天热得像下了火似的,她竟穿着破棉衣胡乱跑。可奇怪的是,我从没听说过她生过病。
她的妈妈尽管哑,但至少还能做饭,而且还知道保护他。要是其他孩子追着她笑她冲她比划模拟她妈妈的手势时,她妈妈见了就会跑过去扬起胳膊要打。几家人告诉她爸爸后,妈妈就被成日地关在了家。
小学毕业后,妈妈精神有些问题,加上爷爷身体每况愈下,她也想让弟弟好好读,于是选择退学在家做帮手。真的,她的成绩真的很好。
之后,我因为继续外出读书,再加上她出去打工,我们便断了联系。好像好些个春节,都没见过她。
又过了几年,再次与她相见,她已经做了妈妈。女儿很像她,乖巧懂事,开朗大方。可后来听说她离了婚,一个人带孩子。好像是丈夫天天呆在家,不想着挣钱,光一个劲儿玩游戏。
这时,她妈妈再也不能保护她,舍她而去。爷爷常年卧床不起,她爸爸也因此而中风留下后遗症,走路一拖一拉的。她忙前忙后,一手安葬了妈妈。略感欣慰的是,她的弟弟大学毕业,找了份工作,谈了朋友。
她又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盖了几间房子,亲手为弟弟成了家。
母亲走了,爷爷躺下了,父亲又病了。隐约依稀记得她有个叔叔,爱犯羊羔疯,后来跑出去,再也没回来过。他们在周边寻了一段,没有结果,也只好放弃,这应该是读小学四年级左右的事儿。这些年,再也没见过她有什么亲人。
如今,她让弟弟在外安心工作。她把女儿放在了一所寄宿制公办小学,自己找了在家做的手工活,给爷爷喂饭,帮父亲吃药。
天,真的很冷,他爷爷能挨过这个冬天吗?
我不知道,她听说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一句话没?“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安慰鼓励面对她,或许一切的言语都太多余,都太无力,也都没有意义。
我想不通,这么些年,世界给了她啥?我搞不懂,她是否知道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写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莫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不敢想象这些年晓兰的生活。是不是,支撑她的就一个字——家?
当听到春晚王菲的《世界赠予我的》,我想晓兰也一定听到了,愿我们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