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眼里的他: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媒体眼里的他: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华盛顿邮报》
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体特色,他是当代的狄更斯。——《现代杂志》
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时代周刊》
他写了14部小说,几乎每本都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榜。
据统计,他的文字被翻译成35种语言,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长达50年。
我眼里的他:
我看到了一版《盖普眼中的世界》,书封上写着他的话:“我不知道人生究竟是什么,但我就是想要更好的人生!”
这也是他带给我的感觉。写不脱离现实的童话,把“更好一点的人生”完整塑造出来,呈现在我眼前。每当我读过他,放下再去面对生活,都觉得我爱这个世界更多了一点。
他笔下的主角,往往比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纯粹的更多一点,刚刚好的一点点。那样的人在我们的真实生活里不很多见,却也不是没有,常是散布在人群中,像一颗颗小星星,带着热,发着光。他们的热情与真挚一点也不虚伪不唐突,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也藏的不深不浅。欧文做的,只是营造了一个更加单纯温和一点的环境,让这些人相遇相聚,然后让他们更肆意一点地按照各自意愿去生活和成长。
在《苹果酒屋的规则》里,他让暮年的拉奇医生讲出简单,却总能让我们与生活和谐相处的道理——“耐心等待,顺其自然。”
欧文就像拉奇医生一样伟大,已经能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里践行这道理。他在小说里从不曾刻意推动什么,总是在顺其自然,耐心等待着每个人做出抉择,静候着觉知与成长的到来。
我免不了要急的,但也愿意跟着他的脚步,慢下来些。大概是因为他的那些人物,把我也带进了他营造的那个更温柔美好一点的世界,让同样不知道人生是什么的我,也能倍感安全地释放出对于“更好一点的人生”的向往。
他的视角和笔触总是恰到好处的细腻,读来不仅胜过银幕堪比话剧,而且像是可以拿着放大镜,以少有偏颇正经新闻人的身份,一连看尽跟随每个主角都走过完整一遍的沉浸式话剧,还可以随时叫“暂停”,定格下来细细品味。集合了无数惊艳顺畅的转场和无与伦比的描写,总能读到酣畅淋漓。
我依然觉得他的故事温柔美好,但向你介绍他的小说,我并不很想要把他的故事讲给你。
私以为他更多的精彩,在字里行间的张力,在细腻的拿捏,在塑造的角色,在温柔深情,在有如琥珀一般的完整定格。
我不是一个20 世纪的小说家,
我不现代,当然也不后现代。
我沿袭了19 世纪小说写作的形式。
我是老派的,是个讲故事的人。
我不是分析家,也不是知识分子。
在写作中,真正永恒的是故事、角色、欢笑和眼泪。
——约翰·欧文
他写真爱的固执与恒久,写播种与维护善意的艰难及必要,写爱的难得、感染力及边界,写“了解”能带来的默契与压力,写恶意与爱的复杂纠缠,写因爱而生的妥协,写人们做出的选择,写无边的期待与永恒的无常。
他定格的每一幕都像是极美的风景。
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里就是天堂,我们身在天堂里。
我想说,
他得到的一切荣耀,都是他应得的。
有幸读到他,我很骄傲。
我对他的瘾到了什么程度呢?
这世间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瞬间,他如果写,我都愿意读。
希望更多的人,
能有机会被他的温柔和对世界的热爱所打动;
能永远善良,诚实,努力不遗忘他者,渴望自己有用,不让渴望美好的彼此失望;
能有勇气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
借他《新罕布什尔旅馆》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整本书写下的第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你必须择善固执、终生不渝。你必须继续走过打开的窗口。”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