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的雨水格外反常,已将近十月了,下起来还和夏天的雷阵雨一般。我们一家紧张兮兮的,就怕这场大雨把秋游给冲跑了。
今天这次秋游是幼儿园第一次集体活动。因为疫情缘故,都已经大班了,我们才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
下雨了,不能去!
秋游,多少年没听说这个词儿了。自从初中以后就再也没参加过,好像秋游就是小学生的专题活动,到了初中高中只剩下学习,除了运动会以外,其他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一律不能出现。
话说回来,但凡学校组织的集体外出活动似乎都与“雨”分不开。小学扫墓、初中越野赛、高中运动会,好像每次能碰上龙王出街。每每老师通知某月某日我们要去某处,必然担心会不会下雨;而没次担心来担心去,终要碰上雨天。
今天这次也不例外。我们还没到幼儿园就已经有家长在群里呼吁停止活动。
“这个天气建议老师取消活动。”
“即使是大人也受不了,不能去。”
“农场不能去,地里下一点雨,就会有泥巴,建议改天再去。”
我们在车上也很不淡定,只是默念千万要晴天。这个雨下起来和夏天一样,是不是很快就停了?
苗哥一直念叨,马上到幼儿园了,雨变小了,很快就停了。
很是希望,幼儿园不要听信那些家长的话,看情况判断。
姥爷也是一边紧张开车,一边说,早晨下雨一天晴。
孩子下了车就急着往幼儿园跑,回头看见出游车开始进园,不由得更紧张了。一个劲儿拉着我,叨叨着迟到了迟到了。
还好,到了班里,老师说推迟半小时出发,和农场主联系得到消息,那边并没有下雨,让家长放心。还说为什么都是男家长在群里着急,女家长都那么淡定。
我揣摩大概女家长平时带孩子多,碰见状况也多,都已经习惯了。男家长天天以为带孩子平平淡淡,不比他们在外面见风是雨的。
总之,这次秋游还是如期进行,孩子们一路很是兴奋。
撵小猪!不,撵小孩!
这次秋游,原本计划的项目之一就是撵小猪,三人一组。
一开始小朋友都被吸引过去,一张张小脸对着小猪无畏的样子,一个带头喊起来“你来啊,你来啊!”一群都跟着起哄,“你来啊!你来啊!”
老师刚要把排在最前的三个孩子放进赛道里,一位家长喊起来,“这只小猪拉在那里了!那里也有!”没办法,只得等农场工作人员清理好再开始。
小朋友们不耐烦起来,“什么时候才能进去啊,赶紧吧!”“我们什么时候能轮到?怎么还不开始?”工作人员清理得也很无奈,显示出一副看不惯的样子,慢吞吞慢吞吞地清理着。
前前后后近十分钟过去了,可以开始了。这时候因为刚才打扫的工作人员吓到了小猪,小猪也开始紧张得在赛道里乱跑。这可好了,最先进去的三个小朋友刚进去起跑,就遇到小猪们迎面跑来。两只小猪,三个孩子,面面相对,竟然都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了。孩子们犹豫着不敢上前撵猪,似乎小猪就要扑上来了,立在那里都不敢动;小猪们也停在那里,似乎想转身,但又想一搏,估摸着这几个人类幼崽不能奈他们何……有点冷场,又有点尴尬……原来没见过猪跑的孩子们是怕猪的啊!
没办法,班主任只得又抱进去四五个孩子!“孩子少了壮不起胆!”先后六七个孩子都在那里愣着,还好最近进去这个胆大,直接冲着小猪嗷嗷奔过去。场面热闹起来了,小猪在跑,孩子们也在跑,只是小猪是夹杂在孩子们中间跑的,也分不清楚是人撵猪还是猪撵孩子!场面异常混乱……
到苗哥上场了,五六个孩子在赛道里跑起来,小猪一开始也很活跃。如果说第一组还是孩子和猪混在一起跑,这一组非常争气地跑成了猪撵人,小孩子在前面跑的哇哇只喊,“小猪来了,小猪来了,快往前跑!”小猪在后面追,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跑。怪不得都说猪的智商高,估计之前被撵多了,也学着模样开始撵跑了。
这是什么?
之后的项目还有刨地瓜、掰玉米、捉蚂蚱、摘山楂,孩子们都新奇的很。平时苗哥去爬山,走不过2000步就喊着要回家,从来都是编着各种理由让他继续爬到目的地。今天好了,一点累的感觉也没有,哼哧哼哧一溜小跑。班主任从我们身边走过来了句,“不是人家苗哥不愿意活动,妈妈整天办公室坐着懒得动啊!”
刨地瓜时,苗哥发现了大肉虫,小朋友围过来,“呀,这是什么?”“好可怕!”“这里有蚯蚓!”“这是变异的蚯蚓!”一个个小专家在地里研究起来。
家长们都趁着孩子专注于小虫,抓紧时间刨地瓜,恨不得把地里的全都刨出来带回家。我和苗哥刨了几个,因为他想用铁锹,笨手笨脚浪费了很多时间,索性不再想着能收获多少地瓜了,开始让他体验农活。之后的掰玉米,我们也是体验为主,毕竟出来一趟接触大自然,还是得照顾孩子的感受。
捉蚂蚱这件事让我再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时代变了,小朋友成长模式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一个个笨手笨脚的,完全不知道蚂蚱该怎么逮,有的瓶子里有几只就在喊“我爸爸给我逮到蚂蚱了”;有的哇的一声喊了起来,“妈妈,我害怕”;还有的小男生在那边懊恼,“怎么我一只也抓不住,他们跳的太快了”……
有几个家长,看着好像90后的,话说的也很有意思,“你真厉害,还敢捉蚂蚱,我可不敢下手!”这话听着很是意外,不过也刺激我更加卖力给苗哥捉蚂蚱啦!最终有了二十几只蚂蚱在瓶子里蹦跳之后,我也不得不认输,趴这一会颈椎彻底受不了了。
一直到午饭前,风都很清凉,心里一阵庆幸,幸好今天来了。
回去的路上,有的小朋友还是一路高歌进了城,大多数都累了,安安静静趴在家长身上,苗哥算是争气,车子发动前就已经睡着了。
路上,我一直在想,之前带孩子去北京,安排了各种博物馆,从恐龙化石到昆虫标本,从海洋世界到外太空,从故宫紫禁城到现代科技馆。每次回来还都感慨小朋友欠债太多,天文地理历史语文样样都得补课,叹息大城市的孩子享受的资源真是不一样!
但今天,看着孩子们对生活劳作的一脸懵懂,我突然发现我们的教育并不该仅仅是思考孩子缺失了什么,而是该好好想想孩子们需要什么。
在最需要放肆欢乐的年纪,我们给孩子一张板板正正的课桌;在需要父母关爱陪伴的年纪,我们给孩子一个冰冷的平板;在最需要体验生活乐趣的年纪,我们替孩子扫除了一切,不仅仅是危险,还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咸,让他们一直在嚼我们嚼过的馒头。或许,该让他们尝尝不同味道了……
回到家,苗哥一直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去?”